缩略图

以“德”育品质,以“数”启智慧

作者

陈喜生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五小学 430300

一、数学教育中的“德”育理念

1 数学教育与品德培养的关系

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常常需要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坚持不懈、如何在失败中汲取经验,都是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数学问题的挑战,学生能够学会耐心、坚持和勇于面对问题的态度,这些品德会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步内化为其个性的一部分。

2 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比如,在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强调合作精神、分享与互助;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称和美的平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尊重;在数学讨论时,可以注重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二、数学教育中的“数”启智慧

1 数学思维与智力开发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不仅是学生学习计算和公式的过程,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时刻。通过数学问题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演绎,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数学的抽象性和规律性,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2 数学问题的多样性与启智作用

小学数学不仅关注基础的算术运算,更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解答各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会逐渐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例如,数与形、数与量、数与规律的关系,为学生开启了思维的不同维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发展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教育的实践策略

1 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教育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但它更是一个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机会。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情感价值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认同与价值判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如何通过数学来分配社区活动中的物资?”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促使学生考虑公平与正义的问题,从而在实际的数学应用中体会到责任感与公正心的重要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讨论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合作精神。比如,在解答一个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路,并在集体讨论中寻找最佳方案,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方法,还意识到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角色,要求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现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数学教学的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合作与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 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智慧启迪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技能训练的过程,更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平台。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启发式教学,正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探索,甚至尝试不同的解法,而不仅仅是遵循固定的算法和步骤。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多维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锻炼他们的灵活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探索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还能在解题过程中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智慧和策略。

另外,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计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分享饼干”的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发展出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出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他们发现数学的乐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数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一种有效的策略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拼搭积木来探索平面图形的组成与变化,或者通过折纸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几何形状的理解。这样的动手实践,能够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情境模拟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小商店”的活动,学习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计算货物的价格、库存管理等。通过这样的情境模拟,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例如,通过数学谜语、数字谜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游戏不仅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还能帮助他们在互动中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的来说,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享受数学的乐趣的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和智慧的启迪。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将德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品德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数学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数”的计算,更在于通过“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未来的数学教育应当注重这一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力. 小学数学“联结课堂”学科育人的四个维度 [J]. 教学与管理,2025, (23): 42-45.

[2]斯苗儿. 坚持学生立场:守住小学数学好课的底色 [J]. 中小学管理,2025, (08): 17-20.

[3]潘连宽. 关于小学数学分层导学的实践与思考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5, (08): 58-59. DOI:10.1658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