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任欢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朝阳小学 75199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为劳动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劳动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融入劳动教育,组织多彩实践活动强化劳动体验,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
一、劳动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情境体验等方式,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光荣性,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成就人生的道理。同时,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态度。
二、劳动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分析课文中的劳动描写
写作教学无疑是渗透劳动教育的关键且重要途径。它犹如一座桥梁,将劳动实践与文字表达紧密相连,让学生在书写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像认真打扫教室,让学习环境焕然一新;仔细整理书包,培养良好的收纳习惯;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体验家庭劳动的温馨与责任。这些看似平常的劳动,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劳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把劳动过程、内心感受以及劳动收获转化为作文、日记或随笔。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能让他们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在写作指导环节,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劳动细节。比如洗碗时,水流的冲击、碗碟的碰撞、洗洁精的泡沫等,都是值得捕捉的瞬间。同时,鼓励学生准确表达劳动情感,是疲惫、是快乐,还是克服困难后的自豪,都要真实地流露在笔尖。以写《第一次洗碗》的作文为例,学生可以详细记录洗碗的步骤,从清水冲洗到涂抹洗洁精,再到反复搓洗、清水漂净。在描述过程中,会提及遇到的困难,如油腻难以去除、碗碟滑落等。而当看到干净整洁的碗碟时,那种成功后的喜悦也会跃然纸上。通过这样的写作,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的满足感,从而深化对劳动的认识,让劳动教育在写作中落地生根。
(二)引导学生记录劳动体验
许多课文都对劳动场景、劳动过程和劳动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犹如一扇扇窗口,为学生打开了认识劳动世界的大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的这一优势,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其巧妙融入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关于劳动的描写进行精读细品。从字词的使用到语句的构造,从场景的渲染到情感的抒发,全方位地剖析文本。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劳动者的坚韧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以《落花生》一文为例,作者详细描述了一家人种植、收获花生的过程。从翻地、播种到浇水、施肥,再到收获时的忙碌与喜悦,每一个环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描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劳动场景中,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作者还借花生朴实无华却默默奉献的特点,传达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劳动价值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一价值观展开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劳动意义和价值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
(三)解读劳动主题的诗词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描写劳动的佳作。这些诗词宛如一幅幅质朴而生动的画卷,以简洁精妙的语言勾勒出农民们不辞辛劳的劳动画面,展现出农村真实的生活场景。诗人们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劳动本身的由衷赞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敏锐地捕捉到这些诗词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巧妙引导学生诵读、赏析,让他们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劳动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以引导学生学习《悯农》为例,教师首先要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可以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伴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沉浸在诗词的韵律之美中,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基调。接着,对诗词进行细致讲解,逐句分析诗句描绘的劳动场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汗水不停地滴落在土地上的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意图,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更能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结语
劳动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分析课文中的劳动描写,引导学生记录劳动体验,解读劳动主题的诗词,通过多种有效途径的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栾慧敏.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优化路径[J].西部素质 教育,2025,11(16):108-111.DOI:10.16681/j.cnki.wcqe.202516024.
[2] 宋琼海. 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赜[J]. 成才之路,2025,(20):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