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如何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

作者

李毅

四川诚至诚烟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文化传承

批评和自我批评虽为近代提法,但其优良传统深植于中华文明。远古先贤与帝王将相皆将其视为修身立德、安邦定国的重要手段。孔子“闻过则喜、过则勿惮改”,倡导正视并改正过错;曾子“一日三省吾身”,以自省提升修养;《格言联壁》“闲谈莫论人非,静从常思己过”,亦强调自省的价值。

在古代语境中,“自我批评”称“省”,“批评”称“谏”。人们以“自省”修身,以“纳谏”安邦。历代封建王朝为通民意、正朝政,设“谏官”制度,自周代“保氏 始,各朝相沿,成为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干“剖心挖腹”、屈原“虽九死犹未悔”、魏征“犯言直谏”、海瑞“直言劝正”等,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形成独特的“忠谏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批判与自省的基因。

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历史运用

我们党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优良传统与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共同构成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贯穿革命与建设全过程。

回顾党史,重大历史关头,党总能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修正错误、明确方向。1927 年南昌起义失败后,“八七会议”批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挽救了党和革命。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抵制“左倾”错误,坚持从实际出发,确立“农村包围城市”路线。遵义会议、延安整风等通过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错误思想与作风,确保革命沿正确方向前进。

1945 年党的七大,正式将“批评和自我批评”确立为党内生活基本方法与党员行为准则。建国后,党更注重运用这一武器:1950 年,中央决定在报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实践的序幕;此后,五十年代整风整党、六十年代七千人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均贯穿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统一全党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聚焦“四风”问题,将矛盾公开化,彰显自我革新的勇气与决心,成为活动鲜明特色。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科学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涉及批评者、被批评者和自我批评等方方面面,既有立场态度的问题,也有方式方法的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思想认识、态度立场上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接受批评要有容人之心。批评有好有坏,有善意的提醒,也有恶意的指责,有中肯的评价,也有偏颇的误解。一个人如何面对言辞各异的批评,体现着他的胸怀与度量。对有失公正的误解,要有容忍异已的雅量。对有失公正的误解,要有容异雅量。人非圣贤,批评难免偏颇,需调整心态而非苛责他人。胡适面对争议曾言“不怨恨骂我的人”,伏尔泰 “誓死捍卫说话权力”,皆体现此胸怀。若互不相容易成恶性循环,以德报怨方能营造“求同存异”氛围。对中肯公正的评价,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批评虽逆耳,却能促改进。应相信多数同志意见实事求是,认真听取以反思不足,勿抱抵触心理。如《皇帝的新装》中,直言者实为助益,缺点不因不被提及而消失,被指出反而受益。对浅尝辄止的点拨,要有举一反三的悟性。同事批评多委婉,需由表及里领悟,反思问题深度;同时对照他人被批评的问题,自查是否存在,勿冷眼旁观或暗自得意。

(二)相互批评要持公正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些年来,在不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自我批评难,开展相互评更难。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很多,但党性原则不强,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获是主要原因。” 能不能客观公正地开展相互批评,既能体现出一个单位的风气,也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有有无私无畏的勇气。刘云山同志说:“开展批评和相互批评,是揭伤疤、戳痛处,没有一点勇气是办不到的。”相互批评,需摒弃 “怕穿小鞋、伤和气、丢选票”的顾虑,党员干部应坚持党性、一心为公,坦诚沟通,让批评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虽然有些话听起来比较刺耳,让人脸红心跳,但这才是同事对自己的真正爱护与帮助。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胡适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批评需讲真话、道实情,用事实说话,不捕风捉影,既做到“假话全不讲”,也力求“真话全部讲”,以客观赢得信服。要有与人为善的诚意。批评目的是助人改进,需严肃又诚恳。应推心置腹沟通,摒弃傲气与成见,不抓辫子、扣帽子,避免从个人恩怨出发,以真诚赢得理解。要有因人而异的技巧。批评需因时因地因人调整方式:或和风细雨,或直指要害;或单独提醒,或会议批评。古代“讽谏、顺谏、规谏、致谏、陷谏”五种进谏方式由轻及重,可供借鉴,需结合实际,兼顾原则与方法,以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三)自我批评要下断腕之心。毛泽东同志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真诚帮助同志,更要反思批评自己,经常性给自己照镜子,正衣冠。第一,自我批评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贵在经常主动、持之以恒。自身缺点多需主动查找,应养成“一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少论人非、多思己过。巴金晚年以《随想录》反思过往,彰显崇高修养。人的缺点随阶段变化,自我批评需贯穿始终。第二,自我批评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好在心境平和,从容优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遇事应先找主观原因,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少怨天尤人。多反思自身沟通、方法是否得当,而非苛责他人或客观条件,以调整心态换心平气顺。第三,自我批评是一种难得的勇气,难在壮士断腕,剖肤见骨。邓小平同志说:“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的批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自我批评需勇于暴露缺点,深度解剖自己,透过表象找思想根源:善用“显微镜”,从“小病灶”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善用“望远镜”,以忧患心防“小疾”成“大病”、“大病”成“绝症”,真正实现“在灵魂深处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