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配电间温度远程监控预警设置方法

作者

沈常军

引言

建筑配电间温度控制是电力设施管理的关键问题,高温环境导致电气设备过热,增加火灾风险,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低温环境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影响建筑电力系统稳定性,传统温度监控方法依赖人工巡查,响应速度慢、准确性差。提高配电间管理效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远程监控技术成为有效解决方案,温度传感器和智能系统结合,实时检测配电间温度变化并发出预警,本文探讨设定合理温度阈值、选择适当传感设备和集成智能控制系统,达到实时监控和早期预警效果,确保建筑配电间安全运行。

一、建筑配电间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建筑配电间温度管理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关键,过高温度会使电气元件绝缘性能下降,过低则可能让润滑油黏度增加,二者都会干扰设备正常运作,严重时直接引发故障,设计高效温度监控系统需多方面考量,选择温度传感器需兼顾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数据采集时的精度,以此保障获取信息的可靠,传感器抗干扰能力是设计核心,要在强电磁、多设备的复杂电气环境中持续稳定工作【1】。传输方式选择影响系统实用性,无线传输摆脱线缆限制,布局时减少布线难度,后期扩展设备、日常检修维护都更便捷,这类方式能适应建筑内墙体阻隔、设备遮挡等复杂环境,维持信号稳定,为温度监控系统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除传感器选择外,监控系统核心是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该模块需实时收集配电间各监测点的温度数据,依托集中平台完成统一的管理与控制操作,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得具备足够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让温度的每一处变化都能及时呈现在系统平台上。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要纳入系统扩展性考量,设备数量增加时,新设备生成的数据能轻松接入系统,完成监控与管理流程,数据处理环节中,系统软件的优化需重点关注,即便是在高并发场景下,仍要维持高效运行状态,不会因为负载过高导致数据出现延迟,更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监控系统设计需考虑智能化和自动化需求,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建筑配电间温度监控系统要满足基本温度监测需求,还应具备温度预测与预警功能,智能化系统能根据设备温度变化趋势分析,提前预判可能的设备过热或温度异常情况,进行温度调整或报警,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数据算法模型是智能化系统核心,学习历史数据和实时温度信息,系统能更准确预测温度变化,进而动态调整,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分析建筑配电间内温度变化模式,提取有价值信息并提供预测数据,帮助运维人员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二、远程预警系统的应用与实现

远程预警系统应用于建筑配电间温度监控,作用至关重要,大型建筑和复杂电力设施里,传统人工检查与手动控制已跟不上现代化管理节奏,远程预警系统能第一时间捕捉配电间温度异常,迅速介入处理,让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2】。远程预警系统的落地,少不了高效传感设备与稳定通信平台的协同,温度传感器持续监测配电间温度,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远程监控平台,这一过程要依靠无线传输技术或有线网络的稳定连接来完成,建筑环境中电力设备密集,干扰情况较为突出,系统设计时必须融入防干扰技术,从硬件选型到信号处理都做好防护,确保数据传输始终准确无误。

温度预警系统设计中,预警机制设置至关重要,预先设定温度阈值,系统会对照实际监测到的每一组数据,判断当前温度是否偏离正常范围,温度一旦超过设定上限,系统立即启动响应,通过短信直达手机、邮件推送至工作邮箱、手机App 弹窗提示等方式,将预警信息精准送达相关人员,保障预警信息及时且准确,系统得具备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从温度变化出现到完成监测、触发报警,整个过程压缩在最短时间内,温度阈值设置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不同类型设备的运行特性,以及配电间的空间布局、通风条件等具体情况细化划分,防止因统一标准导致预警过于频繁形成干扰,或预警滞后错失处理时机。除针对高温的上限预警,系统还应包含低温预警机制,避免设备因环境温度过低出现启动故障,甚至造成元件冻裂损坏,合理设定温度阈值,预警系统可在设备发生实质性故障前,提前发出预警提示,为运维人员预留更充足的反应与处理时间。

远程预警系统优势不仅是及时响应,还有对温度监控的全面性与深度分析,应用中,温度监控系统不只是单纯报警工具,可与其他系统联动【3】。结合建筑物通风系统,预警系统能依温度变化自动调整通风设备工作状态,降低室内温度,从源头解决过热问题,远程预警系统可与设备维护系统结合,预警触发时,自动记录相关数据并生成故障报告,帮助运维人员排查与维修设备故障,智能化远程预警系统让建筑配电间温控管理更高效、精准,为建筑设施长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建筑配电间温度监控与远程预警系统应用,可有效提高电力设施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合理设计监控系统与智能预警机制,能及时发现并应对温度异常,避免设备故障和潜在安全隐患,结合智能化技术,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变化,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优化管理流程。这为建筑配电间提供高效、可靠的温控方案,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技术不断进步,温度监控和预警系统将进一步优化,推动建筑电力管理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杭州中新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地配电电流大量程测量电路及其测量方法:CN202411547615.6[P]. 2025-02-07.

[2] 高春萍. 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计技术研究[C]//2025 工程技术与材料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5:1-3.

[3] 李 世 强 . 超 高 层 建 筑 电 气 供 配 电 设 计 研 究 [J]. 河 南 建材,2025(3):116-118.

作者简介:沈常军(1992-)男,本科,青海省大通人,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