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汽车专利转化运用的创新创业赛事模式研究

作者

韦晓伶 伍煜玮 刘沛彤

中汽知识产权(广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of global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Promo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utomotive patents through innovative competition formats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China's automotive sector's core competitiveness, accelera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driv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Taking the Guangzhou Automotive Patent Commercialization Competition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amines its key practices,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challeng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on, it proposes innovative models for China's automotive patent commercialization through professional platform support, cross-regional and cross-sector exploration mechanisms, introduction of patent valuation methodologies, and development of full lifecycle service systems. These insights aim to provide actionable references for Chin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frameworks in automotive patent commercialization.

Key words: patent transformation; automobile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list and lead; high value patent; innovation ecology

前言

专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专利转化是指将专利技术从理论或实验阶段通过自行实施、转让、许可、技术入股、质押融资、专利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推向实际应用,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1】【2】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国办发〔2023〕37 号),明确提出“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3】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创新创业赛事,“以赛为媒”汇聚“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方资源,“以赛促评”激活专利资源,护航科技成果顺利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是一项重点需求。

目前国内在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已推出多类型赛事。包括长三角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布局大赛等区域协同型综合类大赛,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智汇金牛杯”专利产业化大赛等需求驱动型大赛。然而,目前国内赛事虽层出不穷,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在赛事中过度追求大型项目的举办权益,而忽视了小微企业和小型项目的发展,这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专利转移转化的整体效果。赛事过多偏向于全领域、产业类型多,对地方产业强链补链作用不显,专利转移转化空间有限。赛事以荣誉和有限奖金支持较多,对参赛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的系统性、针对性服务不足。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科技与产业竞争的焦点。【4】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重要应用载体。通过创新赛事形式推动汽车专利的转移和转化,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为例,阐述该大赛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对该大赛的分析,从聚焦产业提供专业平台保障、深化跨区域跨领域挖掘机制、引入汽车专利价值评估办法、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发,为我国面向汽车专利转化运用的创新创业赛事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

1 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采取的主要做法

2024 年 4 月-12 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联动打造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大赛由承办。

大赛是以“揭榜挂帅”形式组织开展、以直接推动汽车专利转化运用为目标的专业赛事,通过定向挖掘、供需专项对接等手段,汇聚全国优质科技创新成果在广州市转化应用,为全国汽车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汽车产业强链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1.2 创新赛事组织形式,聚焦需求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传统赛事通常侧重于广泛征集项目并进行评比,而忽视了对企业需求的针对性支持,可能导致优秀项目与实际应用脱节。本次大赛紧紧围绕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特色和强链补链需求来设计赛事,创新性采用了“征集需求-揭榜挂帅-精准孵化”赛事组织形式。大赛首先广泛征求企业需求,然后面向创新主体征集解决方案进行评选,最后通过供需对接精准孵化项目。借助这种赛事组织方式,大赛不仅能够吸引到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还确保了技术成果能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解决传统赛事中对接成效不足的问题。

1.3 强化供需精准对接,瞄准关键领域推进成果转化

在传统技术转化过程中,技术需求理解不准确、解决方案难发掘是导致供需不匹配、成果难转化的主要原因。本次大赛引入大数据手段,在大赛初期进行了汽车产业导航和情报分析,明确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强链补链需求方向,确定本次大赛技术及专利需求方向为智能网联、新能源、低空飞行及无人驾驶等领域。广泛征求企业需求后,通过专家团队对企业需求进行完善,确保需求描述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后续解决方案能够聚焦技术难题、满足市场所需。在解决方案征集阶段,与传统“广撒网”方式不同,本次大赛通过大数据进行“重点捕捞”。充分利用“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湾创成果转化小程序”等数据平台,定位满足要求的发明人、技术方进行定向邀约,实现了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1.4 创新引入技术中介,专业角色帮助提升对接效率

在常规赛事中,组织单位仅充当资源中介平台,并未设专业团队对单个项目、技术进行解读。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在供需对接阶段联动技术经理人开展服务。技术经理人承担起“科技红娘”角色,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评估、法律知识、商业谈判等技能,搭建起供需方之间的坚实桥梁。在本次大赛中,技术经理人对企业需求进行拆解,并对解决方的科研成果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从而快速抹平了双方之间的信息鸿沟。

1.5 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多渠道多类型助力成果转化

传统赛事对于创新主体的供需对接、成果转化需求往往局限于“赛后服务”,即参赛是服务的“入场券”,且服务方式大多依托于赛事对接,较为单一。本次大赛致力于构建系统性、多样性开放合作平台,畅通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路径。一方面,大赛搭建了多层次的供需对接平台,包括参赛进行供需对接,或将需要转化的成果上线在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渠道进行公开推介,或直接在赛事活动上开展成果介绍。另一方面,大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链接多样化的成果转化资源,涵盖专利转让、专利许可、证券化融资、产业合作、技术共研等多个方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技术转让模式,赛事中企业和科研机构获得了更多元的合作选择。

1.6 多维布局宣传矩阵,推动赛事破壁出圈聚拢资源

大赛构建起全方位宣传矩阵,通过“线上+线下”扩大活动影响力,为后续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线下举办研讨会、宣讲会,并通过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长春光博会等方式进行大范围造势宣传;线上编撰大赛相关图文,6 个月内依托新闻媒体、汽车产业媒体进行公开宣传达148篇次。大赛注重私域运营,通过百余个社群,面向目标企事业单位精准宣传宣讲,推动参赛。

2 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取得的成效

本次赛事征集需求 150 余项,遴选智能网联、新能源、低空飞行及无人驾驶等领域的重点技术需求 81 项。针对技术需求,共征集来自广州、天津、吉林、厦门、武汉、深圳等全国各地的解决方案125 项。

2.1 实现广州需求,全国解决;全国需求,广州合作

重点技术(含)专利需求来自 24 个单位,其中广州单位 12 家,涉黄埔区、番禺区、天河区等 7个区。近 20 家广州企事业单位积极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汽集团、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等。外地单位积极解决需求,有吉林大学、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国创中心等。半年时间里,举办近 20 场活动,推动 5 组供需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最大合作签约金额 428 万元。

2.2 赛事桥梁纽带作用突出,全力推动汽车知识产权交易

截至 2024 年 12 月 10 日,大赛作为重要载体和渠道,汇聚全国优质专利创新成果,促成约 4100件专利在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上线,助力 102 件专利实现转化运用。链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对象,引导和推荐企业参与证券化融资,全国首单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于 2024 年 10 月 29日正式在深交所上市发行,发行金额 1.14 亿元。

2.3 品牌宣传效果显著,擦亮广州汽车知识产权名片

赛事期间,通过百万级媒体流量影响以及定向邀约,推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厦门国创中心、伯乐产服集团等22 家企事业单位到访广州,开展供需对接、考察投资项目等,加速产业创新与升级,强化区域间的产学研合作。赛后影响持续,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新增汽车领域挂网专利约 3150 件,多组在赛事中开展对接的企业、高校院所形成新的合作。

3 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存在的问

3.1 需求对接精准度待提升

和其他“揭榜挂帅”活动一样,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同样面临供需对接精准度不足的难题。一方面,企业的需求公开程度较低,对需求描述不详尽。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企业担心一旦公开技术需求,可能会暴露自身的战略意图和市场布局,甚至涉及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因此在本次赛事中,面向社会公开的需求信息有限,解决方难以在第一时间精准提供解决方案,影响了对接效率。另一方面,高校院所提供的专利多为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和产业化仍有一定距离,这和企业的专利技术可快速应用在市场中的需求不相符。

3.2 专利价值评估机制不全

本次赛事中,对参赛的专利和含专利的技术项目,缺少标准化的评价标准。包括另一典型赛事、已举办六届的“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所采用的也是专家主观评分制,对专利质量和价值没有统一的评价机制。这导致难以准确反映专利的真实市场价值和应用潜力,不利于企业和高校院所对专利的合理利用。

3.3 服务周期和服务链条短

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不足一年的赛事大多数时候仅能推动极少部分供需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决赛后缺乏长期跟踪机制,获奖项目难以获得持续资源支持。对于有合作意向的供需方而言,后续的技术转移、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环节往往还面临诸多挑战,但由于科研人员精力多回归实验,又缺乏专业的成果转化机构或技术经理人协调和支撑,导致转化效率低下,成功率不高。而其他参赛的优质项目,在赛后获得推广的机会变少,服务机制的未闭环使得许多“优质种子”继续“沉睡”。

4 面向汽车专利转化运用的创新创业赛事组织建议

4.1 聚焦产业提供专业平台保障

目前国内赛事虽层出不穷,但赛事过多偏向于全领域、产业类型多,对地方产业强链补链作用不显,专利转移转化空间有限。2024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部、工信部等 8 部门出台《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明确将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为转化对接、投融资、专利池运营等工作的重要抓手。【5】2017 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指导建设了一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它们可近距离结合服务产业的需要,组织专利转化运用类创新创业赛事。未来,汽车领域赛事更应与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运用中心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专业资源提升专利转化效率。

4.2 深化跨区域跨领域挖掘机制

随着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席卷,汽车逐渐成为一个可以搭载多元功能的“移动生态城堡”。比如比亚迪、小鹏、特斯拉等品牌,都在进行车载游戏娱乐系统的软硬件的开发,小米则在全生态互联领域异军突起。未来,社交、办公、健康监测等更多生活场景将逐步整合到汽车功能里。在赛事中,应充分考虑汽车变革需求,在开放的参赛领域上更大胆、更融合,考虑汽车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在发动参赛对象时,也应该通过大数据手段,借助相关专利权人分析,定位到全国乃至全球领域,为技术迭代需求寻找更多解决方案。

4.3 引入汽车专利价值评估办法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 16 家单位联合起草的《汽车专利价值评估通则》CSAE 标准已经面向社会公布实施。该标准使用反映汽车专利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和经济价值特征的因素和评估模型,将汽车专利价值指数作为调节参数应用于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等基本评估方法,计算得到被评估汽车专利价格的过程。【6】赛事中可引入此评估方法,对参赛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将更有助于需求方识别优质专利,提升转化效率。

4.4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针对服务周期短、链条断层问题,赛事组织方应灵活延伸赛前赛后服务。赛前可通过企业走进大院大所、形成技术(专利)库等方式,挖掘、储备可应用于汽车领域的优质技术。赛中提供集中开展技术(专利)供需对接活动、路演培训指导、专利转化实务培训等活动,借助大数据手段进行供需匹配,加快转化合作效率。赛后引入市场化机制,对筛选出的优质项目进行持续追踪和辅导,以进一步提高转化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网.每日一词 | 专利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s[EB/OL]. (2025-07-21)[2025-07-24]. s://cn.chinadaily.com.cn/a/202507/21/WS687e01e9a310028a84abef63.html

【 2 】 爱 企 查 . 专 利 转 化 的 全 面 解 析 [EB/OL]. (2025-07-12)[2025-07-24].https://aiqicha.baidu.com/details/getBusinessArticle?query=专利的转化

【3】国务院办公厅.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 年)[R]. 北京: 国务院办公厅, 20

【4】钱林霞. 汽车产业变局 大湾区完整产业链优势突显[J]. 新经济, 2022(09): 9

【5 】国家知识产权局, 等. 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EB/OL].(2024-06-21)[2025-07-2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8/content_6966045.htm

【6】T/CSAE 406—2025,汽车专利价值评估通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