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现“美”,表达“美”

作者

杨宏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艺术教学的变革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作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是在儿童的生命世界里进行的,而生命的环境则是促使儿童各种人格养成的重要条件。艺术教学的“生活化”指的是以“生命”的形式、“形式的生命”、“物质的生命”的教学策略,指导孩子们使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身边的生命,将生活和美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可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感,进而以最大的热情学习知识。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陶行知生命教育观的中心思想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是一种教育性的生活,它将生命当作一种教育,所有的生命都能被当作是一个可以被教导的目标。陶行知说:“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的人生就是好的,不好的人生就是不好的。“人生的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它和生命是一体的。死亡就是破灭”。因此,生命就是教育,它的根本意义在于:首先,生命是教育,从人的生命开始,就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生命的教育也伴随着人的生命而改变。第二,生命就是教育,它对应着人类的各种实际的生命,生命的教育就是在生命中接受、在各种生命中进行的。第三,生命就是教育,是终生的、与生命相伴的。

二、让活动内容生活化,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倡导从孩子的生命出发去进行教育。重视生命对于早期儿童的重要性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得到了高度重视。比如,以《好吃的水果》为主要内容,儿童通过首次购买,觉得新鲜有趣。通过对水果的直觉和接触,可以把很多水果的形状、特征和颜色深深地记住。所以我们就策划了一个名为“果子之舞”的项目。藉由幼儿早期所累积的各类果实的体验,激发幼儿勇敢地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果实,再加上五颜六色的肢体,使其变成充满活力的果仔。活泼的画面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更加喜欢吃果子,并使他们能够通过曲线和倾角来表达他们的动作,在表达技巧上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考验。美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课程的执行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发掘儿童周围的美丽,不仅要把儿童当作一种认识的过程,还要富有情感地引导他们接纳。

三、情境过程生活化,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美的初步感知和表达美的兴趣。”根据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征,可以通过创景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艺术表达,使幼儿在整体的艺术活动中融入趣味情景,从而形成幼儿的艺术创造内在动力。在实际的课堂中,儿童不但会无意识地产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传达出去,并能引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儿童体会到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帮助幼儿实现自身更好的成长。对于幼儿自身来说,能够获取到一辈子的学习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儿童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儿童创造的动力。

四、以生活化的活动形式营造幼儿自主表现的氛围

当代美学主张,美术创作要体现个体在客观生命中的精神经验和对生命的再造。它十分重视儿童的生命体验在其创造中的作用。当今世界,美无处不在,怎样才能让孩子通过艺术去发掘生命中的美、表现美、以个人的形式去创作美?本文从陶行知生命教育学思想出发,将社区和家长这两大资源整合起来,进行艺术教学,使其更具个性地表达生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搜集有关题材的图片、碟片、书籍等资料,并邀请父母到社区的某些场所参观、游览、游戏,让孩子们在广袤的世界和自然中加深体验、拓

展经验。

五、用生活化的表现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陶行知主张教学和学习都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求,教学和学习都应该围绕“做”,“边做边学,边教边学”。在幼儿园艺术教育和学习的进程中,要做到“教做结合”,必须围绕“做”,不能光靠老师的讲解,不能让孩子们在一旁观看,这种方法既不能适应儿童的学习需求,又不能适应“教与学”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无法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更大的成长。

材料是艺术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媒介。另外,陶行知说,要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儿童艺术的生命性的艺术实践把“美术”和“物质的生命”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美,体验了美,创造了美。

六、积极挖掘父母的力量,举办“亲子创意节”。

请父母和小朋友共同挑选一幅日常用品,参与到幼儿的亲子创作展览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小朋友主动搜集资料、设计、创作、协作创作等。观看父母们共同创作出的艺术品真的很感人,有些精美,有些粗糙,有些颜色鲜艳,有些简单、大气,最难得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儿童特有的特征: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

七、“教学合一”,引领幼儿个性化发展

陶行知认为,教育和学习都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求,所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结合”,在实际操作上,我们采取以艺术团体的形式进行集体艺术教学和区域艺术的交流,达到“教学做”的统一。比如在大班艺术“制作面具”时,我就指导小朋友提前搜集大量的京剧面孔,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意思。接下来我演示了怎样制作一个面罩,上面的步骤是在进行中教学。之后在指导孩子们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正面的启发式教学法:“想象一下,你可以做一个特殊的面具,然后在接下来的面具比赛中戴上你自己做的面具。”学生首先考虑,接着在实践中思考,这是一个既有想法,也有实际的活动。就这样,在孩子们玩的时候,各种不同的面具都会出现,充满了创造力和美感。

美术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很快的达到“教与学”结合,使孩子们更具个人魅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将艺术的范围扩大到了各区域的活动范围,让孩子们可以随意地摆弄、创作和交流。美工作区域的角度可以根据题材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在区角的活动中,指导孩子和伙伴们自行挑选不同的日常用品,并进行有创造性的创作。拐角处为儿童的活动方式更加灵活,活动时间更加充裕,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区域角落里各个孩子的不同的行为进行更有目标的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着明显作用。

八、结论

陶行知说:“如果生活、工作和学习都能自发地进行,那么,教学工作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只要我们老师以陶行知生命教育学的思想为指引,以求真、求实的精神,把我们的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新的成果,那我们的教学效果就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

[2]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8.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