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研
尹长利
贵阳市云岩区中天北京小学55000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正处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融入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学科知识融合的方式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体育学习中的问题,并通过知识的串联以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学习。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视域下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展开探讨。
1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价值
1.1增强学生主体认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拥有属于自身的思维,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学科,在教学时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体育锻炼,了解体育锻炼的原理,有效丰富体育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在锻炼时做好自我防护,又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认知,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断增强。
1.2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一些新奇的事物对小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融入跨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主创新体育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友好相处。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能力,实现体育学习对学生的正向引导。
1.3培养学生竞技精神,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的开展不仅仅包含相关运动技巧内容,更多的是能否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挖掘体育背后的运动精神。如果说运动技巧能够让学生的运动效果变得更加高效,那体育精神便是支撑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的精神支柱。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通过相关赛事的举办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策略
2.1体育与数学学科融合
数学与体育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深入学科基础理论层面,挖掘两者在理论形成和理论指导方面的紧密联系。体育运动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数学,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数学知识,能够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可以从体育运动的方向、水平、速度与空间变化等角度建立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逻辑、空间等思维能力,提升体育运动学习效果。以《跑》为例,在学生掌握跑步技巧和要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测试学生的跑步运动能力。在比赛中,不同学生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也使部分学生对为何会存在这种差距感到疑惑和不解。就此,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与学生一同从数学角度分析其中的缘由,设计“跑步中的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困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有些学生完成比赛用时较少?而有些学生用时较多呢?点拨学生从步频、步幅等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在跑动过程中,步频和步幅越大,单位时间内跑动的距离便越大。随后,教师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假设运动员A步幅为1m,运动员B步幅为1.2m,A和B步频相同,赛道长度为200m,抛开其他因素,A和B用时分别为多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求算出运动员A用时为1分40秒,运动员B用时约为1分24秒,显而易见,步幅越大,跑动速度越快。就此,学生也能够找到提高跑步速度的方法,即加大步幅和步频。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运动原理,学生将精准把握提高自身运动能力的关键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收获。
2.2体育与科学学科融合
体育与运动科学密切相关,这也为小学体育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教师在讲解体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科学理论辅以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原理,把握体育运动和技巧的要点,从而在实践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或者,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知识向学生讲解运动的重要性,引导其养成健康行为,彰显体育育人价值。以《武术》为例,教师可以“武术的科学理论基础”为主题,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科学领域认识武术,运用科学知识了解武术动作的要领,同时从科学角度向其解释武术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的益处,力求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如在教师为学生示范并讲解“正踢腿”这一武术动作时,该动作的要领为左脚上半步,重心前移成左腿支撑,右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在踢过腰后要加速,增加爆发力。就此,教师融合科学知识,运用力学理论向学生讲解“为何要重心前移”“为何要加速踢腿”。通过教师分享,学生了解到:重心前移可以避免身体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更有助于发力;加速是为了给发力腿增加运动势能,增加踢腿的力度。如此,学生便能准确把握动作要领。此外,教师也可以从科学角度向学生讲解武术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增加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等益处,使其养成练习武术的运动习惯,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2.3体育与语文学科融合
语文与体育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使小学体育与语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体育素养。体育教学中时常涉及专业术语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体育专业术语为切入点,在体育学科中融合语文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理解体育知识的重要工具,拓宽其体育学习渠道,锻炼其思考能力。这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本身的理解,便于其思考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方法,提升体育学习与训练效果。以《小篮球》为例,教师在本节课程中可以开展“篮球文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主要教学内容为篮球比赛中的一些经典战术讲解,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理解篮球战术的核心要点,增强其比赛中灵活运用篮球技巧的能力。如,在讲解“突破分球”这一战术时,教师应将其拆分为“突破”和“分球”两个部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思考“突破”是什么意思?“分球”的“分”又是什么意思?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了解到:所谓篮球运动中的突破,即进攻方的持球队员要突破防守队员的防线,制造进攻机会,同时观察场上情况,将球“分”给最有可能得分的队员,完成进攻。运用语文教学的方式讲解体育战术,引导学生把握战术的关键字,理解战术要求,提升其体育认知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要求使小学体育学科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围绕“体育育人”理念也衍生出多种为体育教学而服务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改革进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课标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有效路径之一,从根本上提升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体育学科全面育人目标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杨永军.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22(11):72-77.
[2]高瑜.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的有效路径[J].亚太教育,2023(21):77-79.
[3]周广平.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J].天津教育,2023(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