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软件测试技术综合育人模式及路径探究
淡海英 杨梵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陕西西安710300;2.西安市鄠邑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陕西西安710300
摘 要:针对目前软件测试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资源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评价单一等现实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岗课赛证”内涵,对接岗位能力需求、重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内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标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探究“岗课赛证”融通的软件测试技术综合育人模式和路径,以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度提升、企业用人满意度提高等检验人才培养的成效,通过教学改革,让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均受益。
关键词:职业教育;软件测试;“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 G712
1 引言
2021 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明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新论述[1]。2021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内外兼修,示范引领,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高质量就业,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所以,如何将软件测试岗位能力培养、课程实施、大赛竞选、技能等级证书四者有效融通,培养高素质软件测试技术人才,将是本文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资源陈旧,“岗赛证”未融通于课程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对应的岗位是软件测试工程师,课程教学内容中对于该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目标并不准确,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软件测试内容及任务标准分离,还与Web应用软件测试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脱节[3],缺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一体化教材,课程概念原理方法讲解的多,而实际执行测试的少,缺乏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没有全流程全要素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由此而言,工作岗位、大赛、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未形成有效融通,“岗赛证”与“课”的融通效果不佳。
2.2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入职新
教师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未曾在企业实践过,缺乏软件测试实战经验,所以软测试技术人才培养与行业和岗位脱节,学校不清楚企业的用人需求,老师不了解软件测试岗位能力需要,学生不了解软件测试行业发展现状,所以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课程实施等方面常常走了不少弯路。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公司,均有一定的软件测试人才需求量,而我们的毕业生参加招聘笔试或面试时往往无法通过,导致需求和供给严重失衡,同时,也折射出软件测试教学效果不佳的真实现状。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软件测试课程的授课模式一般为教室+实验室
模式,即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时间上两者关联不紧密,使得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率不高。另外,软件测试课程内容基本以概念、原则、方法、流程等方面的居多,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仅限于理论部分,而对于一个完整项目的测试往往束手无策。信息化手段的缺乏,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景不多,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娱乐,课堂的抬头率不高,沉闷的课堂基本成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阵地,学生的参与度、活跃度逐步降低,教师上课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削减,整体教和学的效果不佳。
3软件测试技术“岗课赛证”融通的路径
3.1“岗课赛证”的内涵
“岗”是指软件测试岗位,包含岗位要求、技术标准、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职业素养等方面,以“岗”确定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方向。“课”指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包含基础理论知识、任务场景、技术技能,确定学生技能学习的基础,“赛”指软件测试大赛,包含技能大赛和行业赛,是学生熟悉工作岗位、提升技能、增加职业感的重要平台,“证”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2020年8月4日颁布的《Web应用软件测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标准,让学生参加考核认证,获得初、中、高级证书,以“证”确定学习效果的评价,“岗课赛证”的有效融通,将为软件测试技术人才培养增值赋能,是一项增加职业教育适应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举措。
3.2重构课程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紧贴新思想、新技术、新流程,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岗位标准,持续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资源,以国家标准为基线,结合软件测试行业、企业、产业通过开发软件专业群标准,深挖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以一个完整的可测的实战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让学生掌握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功能测试、白盒测试、自动化测试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文档规范、工具使用及测试结果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软件测试技术“岗”与“课”的有效融通。
3.3推进差异化改革,提质培优增效
高职学生的差异化水平较为明显,表现在基础、技能、学识、素养等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项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以创新为驱动,依托校内的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及维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细化项目实施的阶段,分解工作任务,从基础工作任务到进阶工作任务再到高阶工作任务,创新灵活的教学模式。软件测试“课”与“赛”的融通打通校企合作的壁垒,以点带面辐射引领,让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受益。
4“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成效
4.1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通过软件测试课程内容重构,以“够用”原则
保留原基础内容,以实战项目作为被测对象,任课教师不仅熟悉基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且将各种测试方法、各类测试工具、各类测试文档编写做了深入研究,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颠覆教师原来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以扎实的技术技能演示让课堂变得生动和高效,同时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成效。
4.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实施,让学生了解软
件测试岗位知识、能力、目标、任务和素养,能积极参与课堂的项目讨论、提问、评价、实施等各环节,通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行业赛的封闭集训,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一定强度、难度及高度的集训,为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的交流、沟通和探讨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1+X证书的技能培训获得证书,提升职业竞争力。
4.3企业用人满意度提升
“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改革使校企合作有深
度有广度,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岗位需求,优化课程内容,融入岗位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或者行业赛了解软件测试技术的新技术新动向,学生参加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获得相应证书[9],通过岗位训练、课程学习、大赛竞技、证书获得等让学生更具职业技能和素养,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5小结
总的来说,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软件测试
综合育人模式及路径,需要深耕细作各项工作,加强校企合作,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发挥大赛引领作用,积极培训并参加技能认定考核,深化软件测试技术人才培养,践行“三全育人”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培养高质量软件测试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玉霞, 王大帅, 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教育与职业. 2021.12 上:107-111
[2] 黄守营.继续教育背景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索.继续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24-28
[3] 李志云. “岗课赛证”融通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改革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