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徐姣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邮编:271207
摘要:本文聚焦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情况,探讨如何把握大单元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深化教学实施三方面内容。通过分析大单元教学独特性质与初中语文学科特点,提出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模式观点进而强调整合资源、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应用多元评价等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大单元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组织方式,打破传统碎片化学习局限,以更宏观角度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知识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语文学科内在逻辑。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关键期,大单元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场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组织零散、学习评价单一等问题,而大单元教学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把握大单元教学理念,夯实初中语文教学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树立整体观念,将课文内容、语言知识、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视为有机整体,不再囿于单篇课文教学安排,转而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其次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再次要强化学科特性,突出语言实践本质,重视真实情境中语言运用,培养学生语感与表达能力。
在理念把握过程中,教师须先进行教材深度解读,挖掘单元核心价值,分析单元各文本之间关联,厘清知识脉络,确定教学重难点。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科融合意识,将语文与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拓展语文教学维度,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须明确单元总目标,围绕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设定具体可操作教学目标,为实施大单元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构建单元主题框架至关重要,教师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特点,确定单元核心主题,如家国情怀、生命思考、人性光辉等,使零散知识点围绕主题形成有机整体。整合多元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内外文本资源,如经典名著、时事新闻、影视作品等,丰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空间。设计多样学习任务,如主题阅读、研讨交流、成果展示等,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探究。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坚持以学定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用适宜方法。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单元内不同文本,发现共性特点;写作教学中可实施序列化训练,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步骤,分阶段开展写作指导;口语交际教学中可运用情境模拟法,创设真实交际场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语法修辞教学则可采用例证归纳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归纳语法规律。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济南的冬天》《春》《雨的四季》为例,此单元以美丽自然为主题,可通过主题整合设计教学方案。首先确立单元核心主题为感受自然四季变化之美,引导学生从时空角度观察自然景物。基于主题设计五环节教学:单元导入,通过播放四季自然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学习概述,明确整体学习目标与路径,构建单元整体框架;文本解读,采用整体感知—解读赏析—拓展提升三步骤,引导学生比较三篇文章中作者表达四季自然美景观察视角与手法,如老舍《济南的冬天》静中见动、朱自清《春》盼望、惊奇、欣喜情感变化、刘湛秋《雨的四季》感官描写等特点;能力训练,设计观察自然系列活动,包括校园四季观察日记、我眼中的四季主题摄影展、美丽自然诗歌朗诵会等;单元整合,开展我笔下的四季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借鉴三位作家描写手法选择某一季节景物进行习作,作品汇编成《班级四季风景册》。通过整合三篇描写不同季节文章,突破单篇教学局限,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描写自然文学作品特点,培养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大单元教学整体性目标。
三、深化大单元教学实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发展
开展单元整体导入,可通过提出问题、播放视频、分享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任务。构建阅读教学体系,遵循整体感知→重点解析→拓展延伸思路,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主旨,感悟表达技巧,形成个性化理解。强化语言实践训练,创设多样化语言应用情境如演讲比赛、辩论活动、创意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组织单元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反思学习得失,达成知识内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应符合单元主题,具有层次性,从浅表问题到深层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注重课堂互动交流,采用小组讨论、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机会,在思想碰撞中促进理解提升。
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昆明的雨》为例,此单元可围绕人物与情感主题进行整合教学。这三篇课文均蕴含丰富情感,《背影》表达对父亲深沉爱意,《白杨礼赞》赞美革命先烈坚强品格,《昆明的雨》流露对故乡眷恋之情。教学实施可设计为四阶段:第一阶段为情境导入,设计亲情回忆录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讲述与亲人间难忘瞬间,激发情感共鸣;第二阶段为比较阅读,采用人物形象解读思路,引导学生分析三篇文章中人物形象塑造特点,如朱自清《背影》通过细节刻画父爱,茅盾《白杨礼赞》借景抒情表达革命情怀,汪曾祺《昆明的雨》通过感官描写唤起乡愁;第三阶段为深度探究,设计情感表达艺术专题研讨,让学生探讨三位作家情感表达异同,从中学习文学表达技巧;第四阶段为成果展示,组织情感书写实践活动,学生可选择写一封家书、创作一篇散文或制作一份多媒体作品,表达对亲人、英雄或家乡情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大单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单篇课文教学局限,实现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通过把握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深化教学实施三方面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树立整体教学观念,加强教材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大单元教学优势。未来初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素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大单元教学不仅是教学组织方式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更新,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艺.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4.
[2] 高嘉潞.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以八年级散文教学为例[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4.
[3] 谢艳龙.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C]//大数据背景下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