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李霞
延长县农业市场与信息中心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 717199
摘 要: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作为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价值。通过系统梳理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的内容、特点及管理方式,本文揭示了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中的信息支撑作用。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通过整合各类市场信息资源,为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不仅有助于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顺畅进行,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档案管理还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的研究为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业市场;信息档案;农产品;供应链;应用
1 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的内容、特点及管理方式
1.1 内容
农业市场信息档案是记录农产品市场经营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涵盖了农产品市场的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其包含了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如产量、库存、价格走势等;竞争对手的信息,如市场份额、营销策略等;以及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信息,如运输、仓储、销售渠道等。此外,农业市场信息档案还涉及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消费者偏好变化、政策法规动态等内容。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农产品市场运营的全面图景,为农业生产者、加工商、销售商等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了决策依据[1]。
1.2 特点
首先,农业市场信息档案具有时效性和动态性,因为市场信息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其次,其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的信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此外,农业市场信息档案还具有共享性和价值性,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可以促进供应链各参与方的协同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源泉。
1.3 管理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的作用,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其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同时,还应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基于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不断提升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2 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2.1 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应用
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环境依赖性强的特点,传统模式下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生产决策盲目性较大。通过建立覆盖种植规划、农资使用、田间管理、环境监测的全流程信息档案,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生产质量。
在种植规划阶段,信息档案系统可整合区域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历史产量及市场价格波动等数据,辅助农户选择适销对路的作物品种。例如,通过分析近三年某地区玉米与大豆的市场需求趋势,结合土壤检测报告,系统可为农户提供种植建议。在农资管理方面,数字化档案可记录种子、化肥、农药的采购渠道、使用量及施用时间,既避免过量投入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为后期质量追溯提供依据[2]。
田间管理阶段的信息采集尤为关键。物联网设备实时记录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与人工巡检记录的作物生长状态共同构成动态档案。这些数据通过算法分析可生成精准的灌溉、施肥方案,降低传统经验式管理的误差。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块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数据,系统可自动生成差异化灌溉方案,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
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生产档案的完整性直接影响产品溯源能力。每批次农产品的播种时间、施肥记录、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均被加密存储,形成唯一的数字身份标识。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快速定位问题环节,明确责任主体,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也为生产者改进种植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2.2 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应用
首先,原料采购环节,加工企业通过接入上游生产档案数据库,可精准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供应商。系统自动匹配原料检测报告中的农残指标、营养成分等数据与企业内控标准,实现原料质量的智能评估。同时,采购档案中记录的运输时间、仓储温度等数据,为优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智能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的加工温度、杀菌时间、包装密封性等参数,与人工质检结果共同构成完整的生产档案。这些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可发现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的关联规律。此外,能源消耗、设备维护等辅助数据的归档,为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3]。
再次,质量追溯方面,加工档案与生产档案的贯通构建起双向追溯体系。每件加工品携带的二维码可关联原料产地信息、加工过程记录和检验报告,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全流程信息。这种透明化机制不仅增强品牌公信力,也倒逼企业加强过程控制。某肉类加工企业通过完善冷链物流档案,将产品从屠宰到销售的全程温控数据纳入追溯系统,客户投诉率大幅下降。档案数据的深度挖掘还可支持新产品研发,如分析消费者偏好数据开发定制化产品组合。
2.3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应用
农产品流通环节涉及主体多元、环节复杂,信息孤岛问题尤为突出,档案管理系统的整合作用在此阶段显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流通档案整合了批发市场交易数据、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消费者调研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建立动态更新的价格指数库和需求预测模型,能够帮助经销商制定科学采购计划。某省级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分析近五年柑橘类产品的销售档案,发现春节前两周是礼盒装产品的销售峰值期,据此调整备货策略后,库存周转率大大提升[4]。同时,消费偏好数据的归档分析可指导生产端进行品种改良,形成“市场反馈-生产调整”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体系的优化高度依赖信息档案的完整性。冷链车辆GPS轨迹、仓储温湿度记录、装卸货时间等数据的系统化归档,可构建物流效率评估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运输路线的燃油消耗、货损率等历史数据,企业能选择最优配送方案。而且,消费端投诉数据的归档分析还能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某批次水果的集中投诉经溯源发现是运输环节包装破损导致,促使企业改进包装标准。在应急管理方面,极端天气预警信息与交通管制档案的联动,可提前启动备用运输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农业市场系统的档案管理,供应链各参与方能够精准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同时,档案中的详实数据为质量控制和追溯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了消费者信心。此外,档案管理还促进了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加强了供应链各环节的紧密联系,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可见,农业市场信息档案管理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伟.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模式 [J]. 上海供销合作经济, 2024, (04): 16-17.
[2]关颖,王闻环,王娟. 短链化农产品供应链及优化发展策略研究 [J]. 现代农业装备, 2024, 45 (04): 74-78.
[3]孙雪,刘腾飞. 数字化信息农业对农业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3, 43 (29): 128-129.
[4]戴影影. 探究信息服务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 (09):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