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初中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实践研究
王春雷
青岛莱西市济南路中学 山东青岛 266600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学会2024年度“家校社合育项目”课题;
课题名称:《运用心理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初中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4JXS52 研究成果。
摘要: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极具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在指导初中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它能够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在指导初中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初中生;家庭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
对于处在身心高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而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左右其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及自我实现这五类。借助此理论指导初中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助于家长洞悉孩子内心,满足其心理需求,推动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一、心理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初中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决定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猛,心理也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开始展现独立思考能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这一阶段,他们的需求愈发复杂多样【1】。倘若家长无法准确洞察并满足这些需求,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进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则为家长提供了科学指引,助力家长开展针对性教育。
(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需要
目前家长多会将家庭教育的目光置于孩子成绩好坏,却遗漏了孩子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价值感的构建。如此一来,孩子即便学业有成,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方面也易现问题。借助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家长能拓宽家庭教育视角,全方位关注孩子各层次需求,提供更周全的支持与引导。当孩子受挫沮丧,家长从尊重其感受入手,给予情感支撑,助力孩子重拾信心,从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推动孩子全方位发展。
(三)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初中阶段,孩子需应对学业竞争、同伴关系处理等多重压力。要是心理需求长期未获满足,就会容易滋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着重指出,人类需求的逐步满足对心理健康极为关键【2】。家长运用此理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满足孩子多层面需求,能让孩子感知关爱与尊重,构建积极自我认知,塑造健康心理。
二、心理需求层次理论指导初中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满足生理与安全需求,为孩子奠定成长基础
孩子处于身体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生理层面会发生很多显著变化,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各器官迅速生长,这使得他们的生理需求愈发旺盛。与此同时,随着孩子逐步接触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其安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鉴于孩子的这些特性需求,家长需要积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变,全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在满足孩子生理需求方面,家长应首抓饮食与作息。精心合理地规划孩子的日常饮食,每日用心挑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元营养素的食材,运用科学搭配方法,保证孩子摄入营养均衡,坚决杜绝过度食用垃圾食品,以防对孩子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3】。同时,为孩子制定严格且规律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每天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借此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以及大脑的充分休息。此外,用心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孩子能在温馨氛围中安心学习与生活。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家长要强化安全教育。耐心细致地教导孩子交通规则、食品安全知识等基础常识,全力确保孩子日常生活安全无虞。尤其在网络时代,家长还需密切留意孩子的网络安全,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有效防范网络诈骗以及不良信息的侵扰,从饮食、作息、居住环境到安全防护等各个维度,全方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二)关注归属与爱的需求,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依据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求对初中生情感发展及心理健康意义重大。青春期的他们心理变化显著,对家庭、同伴和学校情感依赖增强。家庭中的温暖关爱助力其构建积极自我认知,融洽亲子关系为他们应对学习生活压力提供有力情感支持。为切实满足孩子在归属与爱方面的心理需求,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增加与孩子的互动交流频率,每日特意预留出一段专属时间,专注倾听孩子分享学校里的奇闻趣事以及所遭遇的烦恼困惑。在倾听过程中,家长需秉持耐心态度,认真给予理解与合理建议,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重视。在周末或节假日,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像是一同观看电影、结伴去爬山、全家齐动手烹饪美食等,增进亲子关系。而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也应及时给予安慰与鼓励,让孩子深切体会到无论何时,家庭始终是其最坚实的后盾,全方位满足其对归属与爱的心理需求。
(三)重视尊重需求,培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根据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尊重需求在初中生成长中极为关键。初中阶段,孩子身心速发展,思维成熟,渴望想法、感受与选择获得尊重,尤其是来自家长。为有效满足孩子在这一层次的尊重需求,家长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那些独特的想法,切不可将自己的期望强硬地施加给孩子【4】。另一方面,在家庭决策环节,像是讨论旅游计划、安排家庭事务等,家长要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以认真倾听的姿态对待孩子的发言,并对合理部分予以采纳。此外,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切忌当众批评指责,而是应采用平和理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引导他们清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践行这些方法,为孩子营造出被尊重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尊与自信,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拥抱生活。
(四)助力自我实现需求,激发孩子的潜能
在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需求属于最高层,对初中生成长意义重大。初中生处于人生关键转型期,心怀未来憧憬,积极探寻自我。满足其自我实现需求,能够点燃内心动力,促使他们充分挖掘潜力,向着个人成长与价值实现目标全力奋进。为此,家长应率先协助孩子深度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优势能力以及独特特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尝试各类不同活动,像参与学校社团、报名兴趣班等,在多样化的体验中,引导孩子敏锐捕捉到自身潜藏的能力。基于对孩子的充分认知,家长要与孩子携手,依据其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切实合理的目标。这些目标需具备一定挑战性,以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要确保孩子凭借自身努力能够实现,避免因目标过高而产生挫败感。例如,在学习上,设定本学期成绩提升特定幅度的目标。当孩子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家长务必及时给予肯定与奖励,强化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此外,家长还应为孩子精心搭建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积极鼓励孩子踊跃参与学校活动、投身社会实践等,让孩子在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能力,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充分释放自身潜能,为未来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为初中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框架。在实践过程中,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满足孩子不同心理层次需求的必要性,并基于科学理论,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永刚,薛秀幸.初中生心理发展视域下家庭教育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5,(03):13-16.
[2]伍雪.家庭教育视角下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3,(35):51-53.
[3]万锐.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1):140-141.
[4]赵庭明.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J].才智,20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