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
陶嘉颖
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英语课程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而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则需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英语课程 引导 深度学习 培养 思维品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促成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国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过度地依赖教材,照本宣科,不能吃透教材,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教学方式方法太过单一,这会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太过机械化,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压力,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独特的思维品质。在这样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在知识的表面学习,并没有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而深度学习不是表层学习、浅层学习,不是机械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能够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有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把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从而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发展新的综合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提倡的是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探索、反思与创造。它意味着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思维品质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非常重要。
一、在课堂教学前,认真研究教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小学英语教材往往是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开展英语教学的根本。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去认真研究挖掘教材,并合理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一切资源,甚至是挖掘教材外的隐藏资源。教材中简单的学习内容,在经过教师合理的拓展后,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会把教材放到了一边,更多选用教辅上的例题与练习。而有些教师虽运用了教材,但没有认真研读教材,只给学生提供一些零散的知识,难成体系。教师的教学如果脱离了最基本的教材,就很难谈深度,而学生也只是表象学习。实际上,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活动设计等等各方面都是专家们仔细斟酌、反复打磨、精挑细选后的结果,因此吃透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真正运用好教材。从教材出发,认真研究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能够给予学生更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将英语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升华,获得社会参与感,并培养思维品质。而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质。语言是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所服务。英语知识来自于先人们对于生活实际的归纳总结,也来自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需要。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的过程中,学生则由浅层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并培养了思维品质。
三、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中巧妙设计层次性问题,有组织地让学生慢慢地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由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入繁的学识水平过程,而教学目标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教师在设计层次性问题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层层递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潜能。而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
四、在课堂教学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思维品质。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在传统评价方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靠学生最后的成绩来评判的,因此会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还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其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对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策略,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到一下几点。首先,教师可以深入地钻研教材,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巧妙设计层次性问题,一方面可以让“质疑”“释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深度学习的大门,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想法。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娟.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英语课改纵横,2014.
[2] 李晶.从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入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
[3] 李长健.基于深度学习的思维品质培养[J].江苏教育,2019(33):59-62.
[4] 汪蕤.培养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J].英语教研视点,2019.
[5] 司淑香.浅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学周刊,2019(27):120.
[6] 陈松.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J].素质拓展,2019.
[7] 毛晓霞.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教苑,2018(11):73-74.
[8] 卓碧玲.优化情境问题 驱动深度学习[J].新课程研究,2018.
[9] 赵春生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