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高燕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本文聚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深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该教材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阐述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依据,接着分析其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意义,然后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详细说明具体的应用策略,最后提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实施建议与未来展望,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供参考,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
引言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发展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体裁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情境教学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意义
(一)符合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生动、具体的情境充满兴趣。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语言运用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关爱他人等。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
二、情境教学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识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象化、生活化、故事化的情境设计,构建汉字与认知的联结通道。
1. 图片情境:建立字形与意象的视觉锚点
利用教材插图或自制教具,将抽象汉字转化为视觉符号。如教学《树和喜鹊》时,展示 “棵、枝、窝” 的甲骨文演变图,对比现代字形与树木结构的关联,让学生通过 “木字旁 + 果 = 树的个体”“木字旁 + 支 = 树的分叉” 等具象联想记忆字形。
2. 生活情境:激活汉字的应用场景
结合校园场景创设识字任务卡,如在《大小多少》教学中,组织 “教室物品称重员” 活动:用卡通秤道具称量书本、文具,学生需认读 “斤、两、重” 等字并记录数据,在真实操作中理解字义。
(二)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需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肌理,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
1. 问题情境:搭建思维的阶梯支架
在《陶罐和铁罐》教学中,设计递进式问题链:①“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表层情节)→②“‘懦弱’和‘谦虚’的区别是什么?”(词语辨析)→③“如果铁罐后来没被氧化,故事结局会改变吗?”(批判性思维),以问题为支点撬动深度阅读。
2. 表演情境:体验角色的情感光谱
《狐假虎威》教学中,组织 “动物角色扮演工作坊”:学生分组设计狐狸的眼神、老虎的步态,用方言配音增强趣味性,表演后开展 “动物心理访谈”—— 假设自己是狐狸 / 老虎,录制 “内心独白小视频”,通过肢体语言与语言表达的双重体验,把握角色性格特征。
(三)写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综合实践,需通过情境突破 “无米之炊” 的困境,实现从 “要我写” 到 “我要写” 的转变。
1. 生活体验情境:开发真实的素材宝库
在《这儿真美》教学中,开展 “校园四季观察员” 活动:学生分组记录春日花坛的花种更迭、秋日落叶的色彩渐变,用拍立得拍摄 “最美瞬间” 并配文 20 字小诗,如 “银杏叶踮起脚尖 / 在风里跳完最后一支圆舞曲”,将观察所得转化为具象化表达。
2. 想象情境:架设创意的飞翔跑道
《假如我是一只蚂蚁》教学中,创设 “昆虫视角” 体验任务:用放大镜观察操场角落,绘制 “蚂蚁地图” 标注 “面包屑丘陵”“水洼湖泊”,再以第一人称撰写《蚂蚁的一天》日记,要求运用 “触角碰到同伴 —— 传递信息”“用大颚搬运食物 —— 感受重量” 等细节,将科学观察与文学想象结合。
(四)综合性学习中的情境创设
综合性学习强调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创新,需通过情境设计打破课堂边界,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1. 实践活动情境:构建知识的应用闭环
“传统节日探源” 活动中,组织 “端午文化工作坊”:学生分组完成 “屈原诗词吟诵会”(语文)、“粽子食材配比计算”(数学)、“艾草香囊制作”(劳动)、“端午习俗英文短视频”(跨学科)等任务,最后举办 “班级端午庙会”,用积分兑换自制文创作品,实现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转化。
2. 合作探究情境:培育思维的碰撞场域
“校园节水行动” 中,采用 “项目制学习(PBL)” 模式:①调研组用图表呈现教学楼各楼层用水量数据(数学);②宣传组设计节水标语漫画(美术);③技术组改装水龙头起泡器(科学);④汇报组撰写《节水建议书》并模拟新闻发布会(语文)。各小组通过 “每周进度听证会” 共享信息,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校园节水方案。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实施建议
(一)深研教材学情
纵向梳理教材单元主题链(如三年级 “童话王国”→四年级 “神话世界”),横向分析学生前导知识储备(如已掌握的识字量、阅读策略),立体构建 “教材特点 — 认知水平 — 兴趣点” 的情境适配矩阵,避免情境设计脱离教学本质。
(二)精用教学资源:打造 “情境工具箱”
分类整理资源库:①视觉类(字源动画、实景照片);②听觉类(课文配乐、方言录音);③触觉类(识字积木、实物标本);④数字类(VR 场景、互动课件)。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用,如《曹冲称象》教学中,先用 3D 动画演示称象过程,再用天平教具让学生实操 “等量替换”,实现虚拟情境与实体操作的互补。
(三)紧扣教学目标:设置 “情境效度评估表”
从 “知识理解度、思维参与度、情感共鸣度” 三个维度设计评估指标,如《司马光》教学中,观察学生能否通过情境表演准确复述 “持石击瓮破之” 的动作序列,能否用 “沉着、机智” 等词评价人物,以此判断情境是否有效服务于文言文理解与人物形象分析的双目标。
结论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充分认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深入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意义,掌握情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同时要注意情境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的实施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宁玲.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 江西教育, 2025, (15): 57-58.
[2]吴冬梅.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下旬), 2025, (04): 55-57.
[3]赵淑兰.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5, (04):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