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罗志亮

会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包括在引导学习、塑造情感、培养人格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其次,本文阐述了班主任为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关注日常动态,从多个方面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开展关怀活动,抚慰学生内心的创伤;构建支持网络,搭建互助桥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情感支持。

关键词:班主任;离异家庭;心理发展

引言: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家庭形态日益多元化,离异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导致其逐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人物,其角色功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托。

一、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班主任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能精准把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借助巧妙的启发,帮助其拓宽知识视野,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挑战[1]。在情感塑造领域,离异家庭学生常因家庭变故陷入情感漩涡,内心敏感脆弱。班主任以“真诚关爱”给予离异家庭学生细致的关怀,可以倾听其心声,让其感受人间温情。班主任还能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异常,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预防心理问题滋生,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坚固防线,助力其茁壮成长。另一方面,班主任以身作则,以自身正直乐观的人格魅力感染离异家庭学生,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其勇敢面对挫折,培养独立坚强的人格品质,助力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稳健前行。

二、班主任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1.关注日常动态,守护心灵微光

在课堂主阵地,班主任要成为敏锐的观察者,留意离异家庭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讲解;观察其举手发言的状态,是积极自信地分享见解,还是欲言又止或怯于表达;关注其参与小组讨论时的表现,这些课堂细节能直观反映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2]。课间休息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好时机,班主任应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其轻松攀谈,可以从兴趣爱好入手,在自然融洽的氛围里,感受其情绪的起伏,了解其课余生活的喜怒哀乐。同时,学生的作业情况能够间接体现其心理状态,因此,班主任要仔细查看离异家庭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并关注其解题思路,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留意离异家庭学生是否准时提交作业,有无频繁的拖欠现象,从细节处全面了解其内心状态。班主任还关注离异家庭学生在课间与同学的相处状态,并了解其在合作项目中的表现,根据他人的反馈,明白其在集体中的角色。此外,班主任需认真品读离异家庭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根据其中的字句,发现其深埋心底的想法,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从而敏锐洞察学生心灵的细微变化,及时给予支持,让其心灵微光逐渐绽放光芒。

2.开展关怀活动,抚慰内心创伤

离异家庭学生因家庭变故,心灵往往遭受创伤,易产生自卑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身心健康[3]。良好的关怀活动让这些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关爱,使其逐渐放下防备,为班主任后续开展心理辅导奠定基础。同时,教师组织关怀活动,还能为离异家庭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其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学会乐观面对生活,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其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挑战。在生日会活动中,班主任提前了解每个离异家庭学生的生日信息,当生日来临,在教室里布置彩色气球并张贴可爱的生日海报,营造欢快的氛围。班主任可以准备精美的生日蛋糕,带领全班学生一起为“小寿星”唱生日歌,让其在集体的温暖中感受到特别的关爱,弥补家庭中可能缺失的生日仪式感,在欢乐氛围里逐渐淡化内心的伤痛。班主任还能选择安全适宜的户外场地组织接力寻宝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区域内寻找隐藏的“宝藏”线索,借助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离异家庭学生能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另外,班主任还能设置“心灵对话茶话会”,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倾的空间。在轻松的氛围里,班主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给予其温暖的回应,让其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鼓励他人互相交流想法,让离异家庭学生明白自己并不孤单,身边的人都愿意给予其支持。

3.构建支持网络,助力心理成长

从情感慰藉角度来看,离异家庭学生往往在家庭结构变动中缺失了部分情感关怀,而支持网络能为其提供丰富的情感来源。在学校中,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能让离异家庭学生获得陪伴;班主任给予的关爱,可使其愿意倾诉内心的委屈。回到家庭,家长即便离异,若能在网络支持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也能修复其内心的情感创伤,使其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地面对生活。具体而言,班主任需在学校积极搭建同学互助桥梁,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将性格开朗的同学与离异家庭学生分在一组,让其在共同学习中增进了解;课堂上鼓励全班互相分享学习心得,课间一起探讨兴趣爱好。班主任还应加强与各科任课教师的沟通协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议,专门提及离异家庭学生的情况,详细说明其近期的学习状态。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注,当其回答问题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发现学习有困难,课后主动耐心辅导,将以全方位的关怀,为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其感受到来自教师团队的支持。走出校园,班主任积极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定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中与监护人的相处情况,并与家长保持电话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同时了解其在家的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以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学生日常动态,用丰富多样的关怀活动抚慰其内心创伤,凭借精心构建的支持网络助力其健康成长,能够为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让其在成长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陈贤溢, 陈慧. 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 (23): 92-94.

[2]李天然, 俞国良.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干预 [J]. 教育探索, 2024, (11): 26-30.

[3]蔺晨. 以班主任工作为抓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 (28): 73-75.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课题《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22]G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