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文化传承的实证研究
梁燕
河北省赞皇县第二中学 051230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多元文化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如此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的种子根植在新一代少年的心中呢?我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中学教育一线的美育工作者,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在县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就加强县区域内中小学生的剪纸艺术文化传承展开研究探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县区域内中小学在剪纸艺术文化传承方面还存在师生认知不足、传承途径单一、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推动县区域内中小学的剪纸艺术文化传承,本文提出加强剪纸艺术文化宣传教育、拓宽传承渠道、激发创新发展活力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剪纸艺术文化在县区域内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区域;中小学;剪纸艺术;文化传承
一、剪纸艺术文化在县区域内中小学的传承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目前县区域内部分中小学已开始重视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承,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推动剪纸艺术在校园内的普及和传播。一些学校开设了剪纸艺术兴趣小组或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剪纸创作实践;有的学校将剪纸艺术融入美术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绘画、色彩等知识的同时,接受剪纸艺术的熏陶;还有学校邀请民间剪纸艺人进校园,现场展示剪纸技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1]。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剪纸艺术文化在县区域内中小学的传承。
二、县区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剪纸艺术文化认知不足
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学师生对剪纸艺术文化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和肤浅。一些学生仅将剪纸视为一种手工娱乐活动,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缺乏了解;部分教师则因自身专业背景所限,难以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剪纸艺术的知识内涵。师生对剪纸艺术文化认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剪纸艺术在校园内的传承实效。
(二)剪纸艺术文化传承途径单一
目前,县区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文化传承的途径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形式为主,缺乏必修课程或专题教学的系统安排。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剪纸艺术兴趣小组,但活动形式趋于单一、内容较为肤浅,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传承途径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剪纸艺术文化在中小学的普及和传播[2]。
(三)剪纸艺术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调查中发现,县区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还有待加强。一些学生在剪纸创作中,过于依赖现成的模板和套路,个性化表达不足;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剪纸时,侧重于技法训练,而在引导学生创新创意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学校在剪纸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推广剪纸艺术等方面的尝试还比较有限。剪纸艺术创新发展动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剪纸艺术在县区域内中小学的可持续传承。
三、促进县区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文化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剪纸艺术文化的宣传教育
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利用班会、黑板报、文化墙等多种载体,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比如,学校可以在醒目位置设置“剪纸艺术长廊”,定期更换展示各地特色剪纸作品和知名剪纸艺人的事迹,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处处能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又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民俗节庆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宣传活动,如“剪纸迎新年”“花好月圆话剪纸”等主题活动,烘托节庆氛围的同时弘扬剪纸文化。还有可以与本地文旅局等部门联合,结合剪纸艺术开展文化交流、景点宣传、文化溯源、旅行研学等等一系列活动。我们以赞皇活动为例实施如下:
(1)剪纸与红色文化:
依托赞皇著名的红色景点与红色人物故事,进行红色教育剪纸活动。在赞皇县长沙烈士纪念亭里,长沙战斗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人们之间广为传颂;在牛山沟,一代代朴实的人们辛勤耕耘的场景,记载着一座村庄的沧桑变迁;而如果我们走进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那一个个响铮铮的名字:把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的赞皇县第一位党员许庆玉,用三十六颗黄豆的故事向后人展现了什么是钢铁意志的军人许凤朝……用剪纸与红色结合,开展《剪纸里的红色故事》等系列活动,传承红色精神,把强烈的民族意志和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深埋在当代少年心中!
(2)剪纸与风景名胜:
组织开展“赞皇十景”山水剪纸系列活动。赞皇县是有名的山水之城,“七山二滩一分田”的地貌特征,造就了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遍布嶂石岩、棋盘山、石柱山、窦家寨等形态各异、雄奇秀美的山脉。槐济两河横贯东西,还有平泉湖、治平寺石塔等像珍珠一样,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赞皇大地。开展《家乡的剪纸》系列主题活动,把这些风景胜地用剪纸艺术呈现出来,让山水赞皇跟随剪纸艺术走出县城,走向更多人们的心中。孩子们在剪纸创作中既宣传了自己的家乡,又把剪纸艺术推广了出去。
(3)剪纸与乡土人文:
一城山水养一城人。“千年古县”赞皇在当地人们勤劳朴实的生活中,处处呈现着独具一格的乡土乡情。如若您在这座小城的四处走一走,焕然一新的槐河生态长廊,安逸闲适的露营地,声韵婉转的丝弦中心,还有古色古香的原村土布,处处是生活的烟火气,也写满了诗与远方的向往。开展《一幅剪纸,一段乡愁》主题活动,用剪纸记录一座小城的人文风情,讲述一座小城的故事。
(二)拓宽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承渠道
学校应积极拓宽剪纸艺术文化的传承渠道,丰富传承形式。除了开设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外,还可以尝试将剪纸艺术纳入美术教学的选修内容,开发校本剪纸艺术课程。比如,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剪纸艺术特色,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提高剪纸艺术素养。在社团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剪纸艺术节、剪纸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还应与当地民间剪纸艺人建立长期合作,定期邀请他们为师生举办讲座、示范教学等,拓宽学生的剪纸艺术视野。
(三)激发剪纸艺术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
学校应注重激发学生在剪纸创作中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在指导学生剪纸时,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创新,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剪纸程式,尝试不同的构图、纹样和技法,发展个人特色。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剪纸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兼具剪纸之趣和绘画之美的作品。学校还应积极推动剪纸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拓剪纸艺术的应用领域。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剪纸形式表现诗词意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剪纸引导学生理解对称、图形等概念。同时,学校还应借助新媒体技术,探索网络传播、数字化展示等新的剪纸艺术推广方式,让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结语: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县区域内推动中小学的剪纸艺术文化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促进县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文化传承,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唯有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拓宽传承渠道、激发创新活力,剪纸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县区域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张广文.区域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策略探索[J].辽宁教育,2016(3X):54-55.
[2]贾文贵,邢培庆.传承蔚县剪纸艺术 开发县级校本教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1(5):61-62.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县区域内中小学剪纸艺术传承的实证研究(以赞皇为例)》立项批准号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