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船舶电气布线规范及电磁兼容性设计要点

作者

唐立震

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船舶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对船舶安全与性能至关重要。本文聚焦船舶电气布线规范与电磁兼容性设计,深入探讨布线规范的原则、要求及常见问题处理,同时分析电磁兼容性设计要点,包括干扰源分析、屏蔽与接地设计等,旨在为船舶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提供全面指导,确保船舶电气系统可靠运行,减少电磁干扰影响。

关键词:船舶电气布线;布线规范;电磁兼容性;设计要点

一、引言

船舶作为一个复杂的电气系统集合体,其电气布线质量与电磁兼容性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设备稳定运行以及船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合理的电气布线规范能够保障电能有效传输,减少线路故障风险;而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则可避免各电气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确保设备正常工作。随着船舶电气设备日益增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研究船舶电气布线规范及电磁兼容性设计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船舶电气布线规范

(一)布线基本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确保布线系统在船舶各种工况下均能安全运行,避免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例如,电线电缆应具备优良的绝缘性能,其绝缘材料需满足船舶特定环境下的防火、防潮、耐油等要求。

2. 可靠性原则

布线要保证电能可靠传输,满足船舶电气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这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电线电缆,以承载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同时减少线路连接点,降低故障发生几率。

3. 便利性原则

布线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检修。例如,在布线路径规划时,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和通道,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电线电缆的标识要清晰明确,便于识别和查找。

(二)布线具体要求

1.电缆选择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电气设备要求,选择合适类型的电缆。例如,对于主电力系统,需选用载流量大、耐压等级高的电缆;而对于控制和信号传输系统,要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屏蔽电缆。此外,考虑到船舶环境的特殊性,电缆还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

2.布线路径规划

电缆应尽量避免穿越油舱、水舱等危险区域。若无法避免,需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使用穿管保护。同时,布线应尽量缩短路径,减少迂回,以降低线路损耗。在多层甲板船舶中,电缆应分层布置,避免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相互交叉。

3.电缆固定

为防止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因振动导致电缆磨损或松动,电缆需进行可靠固定。固定间距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每隔一定距离(如水平敷设时每隔 0.6 - 1m,垂直敷设时每隔 1 - 1.5m)设置一个固定点。固定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三)常见布线问题及处理

1.电缆过载

当电缆承载的电流超过其额定载流量时,会导致电缆发热,加速绝缘老化,甚至引发火灾。处理方法是合理规划电气设备的用电负荷,选择合适规格的电缆,并定期检查电缆的运行温度。若发现电缆过载,应及时调整用电设备或更换更大规格的电缆。

2.线路短路

线路短路可能由电缆绝缘损坏、接线错误等原因引起。一旦发生短路,会导致保护装置动作,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预防短路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布线规范施工,加强电缆绝缘检测,确保接线正确。若发生短路,需迅速查找故障点,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电缆和设备。

三、船舶电气电磁兼容性设计要点

(一)电磁干扰源分析

1.内部干扰源

船舶内部的电气设备是主要的电磁干扰源。例如,发电机、电动机等旋转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晶闸管整流装置等电力电子设备会产生高次谐波,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此外,电气设备的开关操作也会产生瞬态电磁干扰。

2.外部干扰源

船舶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存在电磁干扰源。如雷达、通信设备等发射的电磁波可能对船舶电气系统造成干扰。此外,雷电也是一种强大的外部电磁干扰源,其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和电磁脉冲可能损坏电气设备。

(二)屏蔽设计

1.电缆屏蔽

对于易受干扰的信号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可有效阻挡外界电磁干扰进入电缆内部,同时也能防止电缆内部信号对外辐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两端可靠接地,以确保屏蔽效果。对于高频信号电缆,还需注意屏蔽层的接地方式,避免形成接地环路。

2.设备屏蔽

对于一些对电磁干扰敏感的设备,如电子设备、控制设备等,可采用金属外壳进行屏蔽。金属外壳应良好接地,形成一个屏蔽罩,将设备内部电路与外界电磁干扰隔离开来。同时,设备内部的电路板也可采用屏蔽措施,如设置屏蔽层、合理布局电路等。

(三)接地设计

1.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而设置的接地。例如,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等。工作接地的电阻值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不大于 4Ω。合理的工作接地可保证电气系统的电压稳定,降低电气设备绝缘负担。

2.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设备外壳带电对人员造成触电危险而设置的接地。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10Ω。保护接地可将漏电电流引入大地,避免人员接触带电外壳而发生触电事故。

3.屏蔽接地

屏蔽接地是为保证屏蔽效果而设置的接地。如前所述,电缆屏蔽层和设备屏蔽外壳的接地都属于屏蔽接地。屏蔽接地应确保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

四、布线规范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协同

(一)布线对电磁兼容性的影响

在现代电子系统中,布线的合理性对于电磁兼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布线设计能够显著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和扩散。例如,将不同类型的电缆进行分开敷设,确保强电电缆与弱电电缆之间不平行敷设,并且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耦合干扰。同时,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电缆的固定和屏蔽接地,不仅有助于提高电磁兼容性,还能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电磁兼容性对布线的要求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在布线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电磁干扰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对于那些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的区域,应当避免布置敏感设备的电缆,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此外,在电磁干扰较强的区域,电缆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屏蔽和接地措施,以确保电缆传输的信号不受干扰,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三)布线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综合优化策略

在船舶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过程中,布线规范与电磁兼容性设计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为了提升船舶电气系统的整体性能,必须采取综合优化策略,将布线规范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紧密结合。

五、结论

船舶电气布线规范与电磁兼容性设计是保障船舶电气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遵循严格的布线规范,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要求,妥善处理常见布线问题,能确保电能安全、可靠传输。同时,深入分析电磁干扰源,精心设计屏蔽与接地措施,实现布线规范与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协同,可有效减少电磁干扰,提高船舶电气系统的整体性能。在船舶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过程中,充分重视并落实这些要点,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升船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林侯.船舶轮机用电气设备的布线方法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12):59-60.DOI:10.19727/j.cnki.cbwzysc.2020.12.026.

[2]苏碧宣.船舶机舱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2):27-28.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2.012.

作者简介:唐立震,1999年6月出生,男,汉族,淮安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助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