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运用沟通技巧的效果
罗和香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 :310004
摘要:目的:探究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对照组50例患儿施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患儿强化运用沟通技巧。分别对2组患儿的静脉输液配合度、护理质量发生情况以及家长满意率做出分析。结果;2组在静脉输液配合度、家长满意率以及护理质量方面相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2组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面相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运用沟通技巧更有助于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配合度以及护理质量,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且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沟通技巧;护理质量
引言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难度较高,原因是患者均为小儿,年龄小,容易产生哭闹,几乎所有的患儿均需要家长陪同,治疗与护理配合度不高.对此我们要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以提升护理质量,本文在儿科门诊输液护理中加入了沟通技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以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静脉输液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且研究内容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患儿经临床诊治需进行静脉输液治疗;②患儿意识正常,且具有较好的反应能力。
排除标准:①急症患儿;②由其他医院转入本院的患儿;③患儿的临床检查资料未收集完整;④由于患儿自身因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将纳入患儿(100例)分成2组。对照组(50例)中,男童27例,女童23例;年龄范围为11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24±1.11)岁;静脉输液位置为头皮15例、上肢27例、下肢8例。观察组(50例)中,男童25例,女童25例;年龄范围为10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14±1.15)岁;静脉输液位置为头皮18例、上肢25例、下肢7例。2组间基本资料相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在静脉输液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选择合适的位置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遵循医嘱内容对药物进行输注;口头指导家长在静脉输液期间加强看护,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及时、专业地解答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并向其详细阐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1.2.2强化沟通技巧
1.2.2.1接待环节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护士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接待,认真核对药物及病历本内容,并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静脉输液室和护理人员情况。对于入院后哭闹情绪严重的患儿,护理人员可借助玩具、糖果,以及采取抚摸的方式稳定其情绪。
1.2.2.2静脉输液过程沟通技巧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不同位置进行穿刺。护理人员以专业的角度告知家长对于2岁及以下的患儿更适合头皮静脉输液,2岁以上的患儿可选取上肢静脉或下肢静脉输液。在穿刺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称赞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安抚,确定最适宜的穿刺位置,尽量转移其注意力,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给予其玩具或贴纸等小奖励 [1]。
1.3观察指标
1.3.1静脉输液配合度
静脉输液配合度的评定标准为: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特别配合,无哭闹抵触,定义为完全配合;患儿刚开始比较抵触,但通过沟通护理后,可配合完成静脉输液,定义为基本配合;患儿的哭闹、抵触情绪严重,行强制性静脉输液,定义为不配合。总配合率由完全配合率与基本配合率相加获取。
1.3.2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选取的评价指标包含主动服务、护理礼仪、健康教育和沟通技巧4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分值区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护理质量越好。
1.3.3患儿家长满意度
使用自拟的满意度调研问卷对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展开评估,问卷分值为0~100分,根据分值高低划分为非常满意(评分在8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评分在60分及以上且小于80分)和不满意(评分在60分以下)。总满意率由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相加获取。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例(%)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静脉输液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静脉输液总配合率(98.00%)较对照组(80.00%)更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4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如表2所示。
2.3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较对照组(18.00%)更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所示。
2.4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总满意率(96.00%)较对照组(82.00%)更高,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4所示。
3讨论
儿科门诊患儿具有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佳及自理能力差等特点,患儿的年龄多在12岁以下,须家长一同陪护。正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其对医院陌生环境及人群易产生恐慌心理,出现哭喊、哭闹或抗拒等行为,增加了静脉输液的治疗难度,这对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探寻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护理服务尤为关键[2]。
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时,以温暖而亲切的态度对待患儿和家长,耐心、友善和关怀的表达方式能够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增加他们对护理团队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同时,在进行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向家长解释治疗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以及后续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并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医学术语,确保家长能够充分理解并参与决策。有效的信息沟通有助于消除家长的疑虑,提高其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扬帆.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116-118.
[2]孙清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16):97-98.
[3]梁卫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8):2499-2500.
作者简介:
姓名:罗和香 19830610,女,汉,籍贯:湖南湘乡,本科,现工作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中西医结合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邮寄地址: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街道东新路沈家路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