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俄语学科区域与国别研究中的跨文化维度探析

作者

毛昕宇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区域国别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俄语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当前我国区域国别研究处于发展阶段,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尝试提出在俄语学科视角下从跨文化的维度进行区域与国别研究,通过四个维度进行不同的区域与国别文化研究,以此更好的服务俄语学习与应用。

关键词:俄语;区域国别学;跨文化;语言与文化

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正式在我国设立为一级学科,开启了我国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新篇章。区域国别学的研究致力于对研究区域或国家进行全方面深入的分析,并服务于本国利益以及全球治理。跨文化研究兴起于上世纪下半叶,在近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主要聚焦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点,研究其影响因素进而相互交流与借鉴。近年来,俄语学界也在不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区域与国别研究,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角度。我们从跨文化维度出发,可以关注俄语国家在不同区域、区域内、国家间和国家内的文化异同,开展比较文化的研究,探析文化产生的联系、根源及其影响,以更好地开展俄语跨文化交际。

一、俄语学科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特点

区域国别研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点,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区域研究与国别研究,两者相辅相成,需要同时进行,涵盖了研究对象国与对象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语言、法律等多方面,因此,区域国别学是一门涉及了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不同领域的交叉学科。

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主要是从2013年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设立国别和区域研究方向时正式开始,十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在大国以及热点区域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研究,为服务我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特殊性质,所以一般需要研究者具有跨文化的背景与能力,特别是熟悉研究对象国或区域的语言及文化,同时对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也有深入的了解。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因此,文化是联结某一区域群体的纽带也是区分不同区域或国家的重要因素,区域与国别研究可以在文化维度上开展,包括区域内、国家内与国家间的文化研究,例如语言、文字、宗教等等。

俄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广泛应用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化也是俄语学科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对相关地区的文化探究,有助于提升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

二、区域研究的跨文化维度

1.不同文化决定不同区域

国际区域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区别,文化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按照“文化圈”理论,我们可以将全球文化区域按照空间地理进行划分,例如西欧文化圈、北美文化圈、俄罗斯文化圈、东亚文化圈等等,也可以按照语言文化划分,如英语文化圈、俄语文化圈、汉语文化圈。

在众多使用俄语的地区,也就是俄语文化圈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区,例如,莫斯科文化区、高加索文化区、中亚文化区等。我们也可以按照其他文化类型的标准对区域进行划分,基于民族文化,俄语文化圈可以划分为斯拉夫族文化区、哈萨克族文化区、蒙古族文化区等区域;此外还可以按照宗教、方言等类型进行区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区域,而这些区域之间的文化异同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研究对象。区域之间跨文化的差异会影响着我们对某一区域群体的理解,探究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助于我们妥善使用俄语面对跨文化事务或活动。

2.区域内文化的联系与差异

一般情况下,区域内的文化具有趋同性,通常这种文化是基于民族、语言或者宗教而生成并长期发展的。例如,斯拉夫文化区多为斯拉夫人,集中在东欧地区,大多使用西里尔字母,并且信仰东正教,在文化上与信仰天主教或新教的西欧地区存在差异,与受基督教影响较少并且几乎不使用拼音文字的亚洲有着更为显著的不同。

一个特定文化区域内不但存在着紧密的文化联系,同时也可以继续划分为更小的文化区。比如斯拉夫文化区可以分为东斯拉夫文化区、南斯拉夫文化区以及西斯拉夫文化区。他们之间因为语言或宗教的原因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但与非斯拉夫文化区的文化相比,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例如,属于西斯拉夫文化区的波兰人与东斯拉夫区的俄罗斯人都会喝红菜汤,在饮食习惯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这些在西欧或其他区域是不存在的。

按照不同标准划成的文化区域也并不代表区域内的文化完全具有同质性,一个区域内的文化可能是由一种文化主导,但也会同时存在多种其他文化的存在,并且是相互交融的,因此,区域内跨文化的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在中亚地区,尽管存在大量以俄语为母语的居民,但民众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形成了伊斯兰文化圈,而在研究中亚各国伊斯兰文化之间联系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中亚地区同时存在着佛教与东正教等其他不同宗教文化,非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中亚地区的习俗与生活。研究特定文化区域内的文化异同有助于我们全方位了解这一区域。

三、国别研究的跨文化维度

1.文化因国别而区分

一个国家由于长时间的内部接触会形成较为统一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国别研究需要聚焦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区分国别文化。例如,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将俄语视为官方语言,是典型的俄语国家,多数人使用俄语交流。由于这些国家广泛应用同一种语言,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具有相似的语言文化,但其国情与社会文化差异明显,这是受到地理、历史、政治、民族等各方面所决定的。在俄语文化圈中,尽管俄罗斯人与以俄语为母语的哈萨克斯坦人可能具有相似的语言意识,但两个国家在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上仍然有许多不同,比如,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还具有独特的"弥赛亚意识",而哈萨克人则多信仰伊斯兰教,以草原游牧文明为精神。

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国别文化的研究时更需要注意到与中国文化的异同。通过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探析与历史溯源,我们可以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在相似之处求合作,同时尊重异国文化,在文化差异之处进行交流。只有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才可以更有效的与其相处。

2.国家内文化的多样性

进行国别文化研究时,也需要注意到一个国家内部除了核心的共同文化外,也会由于地域或民族等原因造成在国家内部存在不同的文化。尤其是涉及大国研究,国家内部由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所以存在较为不同的文化。

例如,俄罗斯大多民众信封东正教,信仰三位一体神,而俄罗斯境内的鞑靼人、车臣人却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强调神的绝对唯一性,甚至在贝加尔地区还有信仰萨满教的群众,在布里亚特有喇嘛教信仰者。这也造成了俄罗斯不同地区的人可能在与其他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人在交流中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历史原因,也与地缘因素有关,这是对俄罗斯内部文化研究不可忽视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即使在相似的文化区域内,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地周围的民众,同样使用俄语、信仰东正教,但在语言与文化中存在细微的差别。例如,历史上与法国文化联系紧密的莫斯科地区将街道步行区域称作тротуар,而与荷兰更接近的彼得堡地区居民称之为панель,这是由于莫斯科选取了源自法语的тротуар作为人行道的名称,而圣彼得堡则采用了来自荷兰语的панель这一术语指代路缘石。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面向欧洲的窗户,拥有着显著区别于其他俄罗斯地区的特有语言与文化,在语言层面,我们可以看到кура(鸡,其他俄语地区通常称之为курица)、парадная (楼房单元入口,其他地区多称подъезд),这正是由于圣彼得堡地区独特的历史元素与地理特点所造成的,圣彼得堡靠近西欧,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更与西方相似,这是与其他多数俄罗斯地区所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国家内部文化的差异不但会造成该国内部人员交际时产生误解,对于非俄语母语和外国人而言,更需要深入了解与分析,进而避免产生文化冲突。

结语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我国对外人文交流量不断增大,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跨文化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跨文化维度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区域内、国家间和国家内的文化异同,进而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从跨文化的维度对区域与国别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俄语文化区的不同区域或国家文化进行阐释,理解不同的文化,开展更有效的跨文化传播、翻译与交际,从而避免不同文明之间冲突与不同文化的竞争,寻求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追求全球文化互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树勇等.新编区域国别研究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李志东.外语学科国别与区域研究:发展与挑战[J].外语学刊,2021,No.218(01):59-65.

[3]彭青龙.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核心素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No.152(02):68-75.

[4]彭青龙.外语学科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定位[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No.181(01):9-17+8.

[5]钱乘旦.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几个问题[J].学海,2023,No.199(01):114-116+176.

[6]任晓.今天我们如何开展区域国别研究[J].国际关系研究,2022,No.58(04):3-16+155.

[7]汪宁.丝绸之路大文化背景下俄罗斯东欧中亚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构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2):105-115+2.

[8]王钢,姚佳明.俄语专业国别与区域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基于2002—2017年201篇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9,38(01):82-90.

[9]席敬.也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跨文化翻译问题[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04):78-83.

[10]杨丹.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J].外语界,2023,No.214(01):7-11.

[11]于海阔.新文科背景下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若干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57-63.

[12]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

[13]张维琪,孙志伟,忻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多维探索: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国际观察,2023(02):132-156.

[14]赵可金,刘军.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空间——赵可金教授访谈[J].俄罗斯研究,2022(05):3-30.

作者简介:

毛昕宇,1999年11月,男,汉族,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新乡人,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