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新课标下的阳光体育进校园现状与研究

作者

孙文强

岷县秦许初级中学 748400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的体能、身体素质普遍较低,肥胖人群的比例较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家的日常锻炼不足,同时长期缺乏锻炼后,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会日趋匮乏。强化阳光体育训练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垂炼心理,让学生在经历运动后强化耐性、意志力,内化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心。

一、新课标下的阳光体育进校园现状——以为例

(一)教学过程单调,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发挥

实践中,教师延续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由于现场环境沉闷、气氛低迷,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个人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推动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略。

(二)缺乏学生喜欢的运动,教师未深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的多样

教师没有引入足够丰富多样的阳光体育项目,学生难以快速锁定自我热衷、认可的活动。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学校缺乏专业的阳光体育教练,二是教师授课压力大,无法投入大量时间系统研究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

(三)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变化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巨大,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会制约学生对阳光体育的兴趣、参与度。另外,在女生月经期间会变得疲劳,也会打击大家参与阳光体育的积极性。最后,在青春期间,男生、女生生理变化差异明显,男生肌肉变得强壮,女生身材变得丰满,使得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时体能、耐力有所不同,大家获得的体验感受不同——有的喜欢阳光体育,有的越发排斥。

(四)课业压力大负担重,对课外体育活动存在排斥

初中生面临较大的中考压力,更愿意留出时间用于完成语文、数学等“主科”作业,将时间聚焦于考前复习。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每天花一小时在阳光体育上显得很浪费,一小时可以做一套语文或数学卷子,后者才更值得,观念存在偏差。

二、基于新课标下的阳光体育进校园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学习、宣传,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健康素质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科学宣讲,让大家接触更多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文件,借助校广播站、宣传栏等各类渠道向大家分享“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意识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可以健康工作 50 年,唤起学生对健康的关注,让大家试着放下卷子,更主动地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运动,践行好“劳逸结合”的理念。

(二)强化学生心理辅导,激发参与热情

首先,落实正面和奖励机制。学生参与阳光体育需要鼓励,教师可建立体育运动成绩优秀者的荣誉榜,适当给予奖励,也可以打造专属的运动奖学金,鼓励学生自觉投入阳光体育,尽力取得杰出成绩。其次,宣传体育健将的榜样力量。初中生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教师可以邀请运动员到班级开展讲座,进行示范、与学生互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追求,让大家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也有可能获得成功。再次,聆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教师要组织问卷调查,听取学生对阳光体育的看法,提取可行性较强的活动方案并践行,确保阳光体育的运动项目更丰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最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心理疏导。教师要借助谈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思想状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大家讲解中国女排、女篮、女乒等故事,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深刻感悟体育精神,意识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想要在运动领域获得良好发展必须坚定信念,持续努力。

(三)改善办学条件,保障阳光体育高效展开

首先,保证阳光体育活动展开的充足时间。在制定、安排教学计划时,要严格控制学校总体文化课程的时间与质量,响应双减政策要求,落实好“减负增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娱乐、运动的时间。另外,还要确保每周安排不少于三节的体育课时,两节的体育活动,做到每天不少于一遍的广播操、至少两遍的眼保健操,确保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时间充裕。其次,要增加阳光体育项目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场地、设施、器材,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最后,要充实师资力量。要根据学校展开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配齐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同时还应该选配兼职教师队伍,组织现有专职、兼职教师参与培训,确保大家能持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理念、模式并有效践行,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展开。

(四)积极探索,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要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不同的社团,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社团和兴趣小组为阵地向外辐射,带动全体学生自觉参与阳光体育。另外,在课外、假期时间,教师还要构建第二课堂,布置锻炼作业,鼓励学生实现终身体育。

综上所述,自新课标落地后,“阳光体育进校园”成为热点,教师要高度重视起来,认真研究当下阳光体育进校园的各类问题,并以此为对标进行探索、做好优化,鼓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训练,逐步拥有良好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新慧.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J].中华少年,2019(12):156-156.

[2]丁杰.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2020,{4}(21):78.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新课标下的阳光体育进校园现状与研究——以为例,课题编号:DX [2024]JKS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