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体系构建与减负增效研究
侯利民
建瓯市水源中学 353124
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业作为教学环节中的关键部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巩固、能力的逐步提升和素养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双减”政策明确要求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以及校外培训负担,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如此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分层作业格局,实现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一)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别,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进程里,有的学生对物理概念领会迅速,可以灵活运用知识攻克复杂难题。而某些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需花费更久时间,以往统一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组建分层作业体系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形,把学生分成各个不同层次,设计与之相契合的作业内容,为学生赋予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充分发展,实现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推进学生全面拓展。
(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个系统过程需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达成,分层作业体系可根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开展设计,就物理观念方面而言,采用分层作业引领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形成恰当的物理观念;在科学思维这一块,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思维训练题,造就学生逻辑推理、模型建构等科学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这个范畴,构建分层的实验探究作业体系,助力学生在实践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态度跟责任方面,以作业任务为途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体系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的关键依据是教学目标,在预先安排的教学里,教师应依照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形,把教学目标做分层式安排,针对基础知识点就物理概念、公式等制定基础目标,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设定进阶目标,针对具有创新及探究性的内容,划定发展目标,后文针对“运动的世界”章节设定具体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从教材角度出发,教师设计基础目标时应聚焦核心概念与基础运算,要求学生做情境判断类题目:把地面当作参照物,正在行进当中的公交车是______;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对象,乘客呈现出_ __ (运动/静止)的状态”,进而对判断的根据作出阐释,强化对参照物及运动相对性的认知。依靠公式的计算设定一辆汽车于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20 秒内走过了 400 米的距离,算出汽车平均速度的大小,实验操作中让学生借助刻度尺测量书本长度、用秒表记录自己步行 10m 花费的时间,且计算得出平均速度大小,夯实测量工具运用与速度计算能力。
2.提高目标
提高目标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复杂情境分析,教师可编排这样的复杂情境问题:在一条直挺挺的公路上,甲车以 30m/s 的速度往东边行驶,乙车以 25m/s 的速度往东边行驶,丙车以 20m/s 的速度往西方行驶,以甲车当作参照对象,乙车的运动情形是 _____;以丙车为参照对象,甲车实际的运动方向是 ___”,指导学生树立多物体相对运动的空间思维。多过程行程计算作业里面需要设置多阶段运动问题:小张同学从 A 地踏上行程,先以 5 米每秒的匀速跑了 200 米距离,暂停 1 分钟后,然后以 3m/s 的速度步行至离 A 地 600m 的 B 地,求这个人从 A 地前往 B 地的平均速度。图表数据的分析类作业中需要给出速度与时间的(v - t)图像或路程与时间的(s- t)图像,期望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并求解特定时间段内的速度或路程数值,提高学生对图像的解读与数据处理能力。
3.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当中需要突出自主探究与实践创新,教师可布置实验设计跟探究的作业:(1)安排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设计,探究“斜面坡度对物体下滑速度的影响”,得明确实验目的、设计步骤(如保证斜面长度恒定,测定不同坡度时物体下滑的时间,挑选器材(斜面、小车、秒表、刻度尺),记录数据然后绘制速度 - 坡度关系图,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去分析所得结论。跨学科实践研究作业要把物理知识加以结合,探究城市交通限速的科学道理,创新应用项目为鼓励学生凭借运动学知识设计“校园定向越野路线”,要求路线的总长度、各打卡点相互距离符合特定条件,经过计算不同路段的最佳跑步速度以规划最优运动策略,而后向同学呈现设计的方案,增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分层布置
作业内容分层是分层作业体系的核心要素,结合物理教材给出的内容,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创新三个层面。
1.基础巩固层
学习完“声的世界”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包含基础概念及简单应用的作业内容:(1)无误填出声音产生的条件,(2)背诵 15∘C 时空气里声速的数值,而且能依据声音传播的距离、速度来计算传播的时间,(3)凭借连线考题,辨别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决定因素,诸如频率与音调相匹配、振幅与响度相匹配等,提升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与把握。
2.能力提升层
能力提升层设置知识综合运用及分析的作业:(1)教师给出生活里广场舞音乐、汽车鸣笛声、鸟叫声音等各种各样的声音场景,要求学生分析各类声音在音调、响度、音色上的差异点,且要说明判断所依据的理由。(2)做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期间,随着玻璃罩里面的空气陆续抽出,闹钟声响逐步变得微弱,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实验中采用了怎样的科学推理途径。
3. 拓展创新层
于创新层拓展应设置具有探究、创新和跨学科性质的作业:(1)支持学生借助身边的材料,好似纸杯、橡皮筋一类,动手弄个简易乐器,探究影响其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然后完成实验报告撰写,(2)借助生物学科知识,追查噪声对人体健康(像听力、睡眠、情绪等范畴)的危害,想出家庭或学校中控制噪声的创新招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素养。
结束语
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重要助力之一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体系。在教学实施中,教师需不断摸索与健全分层作业体系,结合学生的动态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分层标准及作业内容,使分层作业体系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为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 田夏威.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研究—以"二力平衡"为例[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4):10-11.
[2] 陈艳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后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 2022(32):39-41.
[3] 沈丽娟.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分层作业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24):1.
本文为福建省建瓯市教育科研 2022 年度立项课题《减负模式下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与创新研究》(课题立项号:B221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