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生活教育理念,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孙惠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215611
概要:《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最高形式。本文阐述教师在园内中班幼儿节气活动中使用量化评价和质性化评价的教学做法,旨在发现、理解和支持幼儿活动,同时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生活教育;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师落实生活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活动效果如何?这是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量化评价和质性化评价来衡量,从而发现、理解和支持幼儿活动,提升幼儿二十四节气游戏活动质量。
一、游戏活动中量化与质性评价理解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可使用量化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是通过具体的数值指标来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其评价的主要维度和指标有参与度、知识掌握、技能发展,以及行为表现。质性化评价是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态度、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具有主观性和深入性。质性化评价的主要维度和指标有 兴趣与态度、创造力与想象力、社会性发展,以及文化认知和理解。这两种评价能有效促进幼儿有效学习与发展。
二、幼儿二十四节气游戏活动中量化评价
1.参与度评价
参与度评价是评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勤率,记录幼儿参与二十四节气活动的出勤情况。例如,某一次活动共有20名幼儿参与,其中18名幼儿全程参与,出勤率为90%。二是参与频率,统计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次数和持续时间。例如,在二十四节气春季的六个节气中幼儿参与制作、绘画、阅读、表演,以及户外体育锻炼大多数幼儿都参与了(除了几位体质稍差的小朋友),共六次,每次活动持续30--40分钟。
2.知识掌握
知识掌握是评估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指标。教师通过简单的测试或问答,评估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大雪节气绘本阅读活动后,教师提问10个问题,全班28名幼儿平均得分为8分,表明孩子知识掌握还是可以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完成任务率。在冬季六个节气中幼儿参与制作、绘画、阅读、表演,以及户外体育锻炼,班级28名幼儿24人参与,完成指定的任务,完成任务率86%,可见在一段时间内幼儿出勤率高,学习热情比较高,表现幼儿喜欢这样的活动。
3.技能发展
技能发展是评估幼儿在活动中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评估其手工、绘画等技能的发展。例如,紫怡在制作“香囊”时,能够独立地将花瓣、香料塞进袋里,用丝线粘贴,制作成一个完整的香囊。二是语言表达。中班下学期幼儿学习谷雨绘本后,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春天,尤其能够用老师所教的一些关联词进行表达。甜甜说:“在一年四季中,因为春天有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所以,我喜欢春天。”可见幼儿动手和语言能力发展达超一般水平。
4.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是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社交技能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行为,评估其社交技能进行量化。例如,在户外芒种小组活动中教师记录:丁丁组内5个孩子分工,玲玲负责挖坑,骏骏放种子,鑫鑫盖土,丁丁在一边平整,大家遵守原先组内制定的规则,接着大家一起浇水,插小旗。但在小旗是插在种子泥土上,还是边上,有分歧了。丁丁坚持插在边上,最后大家商讨,达成一致的意见,丁丁没有生气,还高兴插小旗呢。表明孩子们行为规范,遵守规则,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二、幼儿二十四节气游戏活动中质性评价
1.兴趣与态度
兴趣与态度是评估幼儿对二十四节气活动兴趣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指标。教师要随时注意幼儿的兴趣表现,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对二十四节气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例如,孩子们在散步时发现地上有几条蚯蚓在蠕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发现后,知道此时是惊蛰时节,于是开展探寻动物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从蚯蚓、地老虎,再到青蛙的发现,教师记录了孩子们的兴趣、好奇、快乐和积极,虽然最后只挖到3只青蛙,但大家很满足了。
2.创造力与想象力
创造力与想象力是评估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可以通过幼儿作品创意,包括在绘画,故事讲述,表演、建构活动等每个具体活动中,评估幼儿在节气相关作品中的创意,尤其是想象力是否丰富、深刻。例如,星星在绘画“冬至”时,画了下雪的情景,还画了一个大雪人,雪人边上还画了几个人,在评价时星星说画上几个人是分别是我爸爸、妈妈和哥哥,我们全家刚从吉林旅游回来,就是这样场面,我还要画大点雪,我要滑冰玩。
3.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评估幼儿在活动中同伴互动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同伴互动,情感表达,评估其社会性发展。例如,某幼儿在白露活动中能够主动邀请同伴用喷壶洒水,一起完成“植物叶面露水”的造型,其中多次使用“我邀请你,你们一起来---,好不好?”,表明孩子社会性发展良好。
4.文化认知
文化认知是评估幼儿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理解和认同感的重要指标。教师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幼儿对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评估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幼儿学习清明青团制作后,还追问除此节气外,还有哪些节气,说青团是人们祭祖、上坟时采摘一种野蒿做的,它是纪念祖先,表达哀思的意思,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并自豪地向同伴介绍。
三、评价后教师做好反馈和改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根据观察和记录,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和质化评价,要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提出改进活动设计的建议,或总结好的经验,用于下次教学。例如,教师认为某幼儿在二十四节气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就让他(她)当小组长,带领其他幼儿一起发展。如本次活动气氛一般般,下次教师要增加互动环节,或提供新颖有趣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参与度等等。
总之,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最高形式。量化评价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持,质性化评价则深入揭示了幼儿的兴趣、态度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以上是教师在幼儿二十四节气活动中进行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幼儿在二十四节气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便于教师优化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崇敏.幼儿二十四节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幼儿教育研究,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