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配网电气主接线的配调管理系统及设计分析

作者

陈厚勇

南京羽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配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配网电气主接线作为配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而配调管理系统则是实现对配电网高效运行管理的核心手段,它依据配网电气主接线的特点和运行需求,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深入研究基于配网电气主接线的配调管理系统及设计,对于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配网电气主接线理论基础

1.1 配网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配网电气主接线是指在电力配电网络中,将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等电气设备按照一定规则和方式连接而成的电路系统,它是配电网运行和控制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配电网的结构形式和运行特性。主接线作为电力系统能量分配和传输的重要载体,其设计合理性不仅影响着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还与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灵活性密切相关。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来看,配网电气主接线可分为多种类型,按照供电可靠性要求可分为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两大类。无备用接线通常包括放射式接线,其结构简单、投资较少,但一旦线路发生故障该线路所带负荷将全部停电,可靠性相对较低适用于对供电连续性要求不高的区域。有备用接线则包括树干式、环式和双回路放射式等,这类接线通过设置备用线路或设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带来的影响,适用于对电力供应要求较高的工业区域或城市中心。

1.2 主接线形式对配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主接线形式是影响配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主接线形式在应对故障、保障供电连续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于无备用接线形式,如单回路放射式,由于其线路结构简单,缺乏冗余设计,当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往往会导致该回路所带的全部负荷中断供电,且故障排查和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尤其在负荷密度较高的区域,此类故障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有备用接线形式则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例如环式接线在正常运行时,线路可通过分段开关实现负荷的均匀分配,当某一段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通过其他区段的线路进行负荷转移,隔离故障区域,从而减少停电范围和时间。双回路放射式接线则为重要负荷提供了两条独立的供电回路,当一条回路发生故障时,另一条回路可快速投入运行,确保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2 配调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理论分析

2.1 配调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框架

配调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框架涵盖多个方面,首先是数据采集与监控功能,通过各种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实时采集配电网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数据,并对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其次是负荷预测功能,根据历史负荷数据、气象信息以及用户用电模式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配电网负荷变化,为合理安排电力供应和调度决策提供依据。

停电管理功能也是核心功能之一,它对配电网的停电计划进行制定、审批和执行管理,确保停电操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尽量减少停电对用户的影响。同时具备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分析故障原因和位置,并给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案,指导运维人员进行快速抢修恢复供电。还包括调度指令管理功能,实现调度员对配电网设备操作指令的下达、执行跟踪和记录,保证调度操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2 主接线特性对配调功能需求的映射关系

配网电气主接线的特性与配调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存在紧密的映射关系,例如对于单母线接线,由于其可靠性相对较低,在配调功能上就需要更加注重停电管理和故障处理功能。在制定停电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单母线接线的特点,尽量避免因计划停电导致大面积用户停电。一旦发生故障,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要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点,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抢修措施尽快恢复供电。

对于双母线接线,因其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配调管理系统在负荷预测和调度指令管理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需要更精准地预测负荷变化,以便合理利用双母线的优势,进行灵活的负荷分配和运行方式切换。桥形接线的特性决定了配调管理系统在数据采集与监控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变压器和线路的运行状态,由于桥形接线在不同运行场景下,变压器和线路的负荷分配和运行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实时准确地采集相关数据,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

2.3 功能需求与电网运行安全的理论关联

配调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与电网运行安全密切相关,准确的负荷预测功能能够帮助调度人员提前了解电网负荷变化趋势,合理安排发电计划和电网运行方式,避免因负荷过载导致电网设备损坏或停电事故,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有效的停电管理功能可以规范停电操作流程,减少因不合理停电对电网运行造成的冲击。通过科学制定停电计划,合理安排停电时间和范围,能够降低停电对用户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电网的正常运行秩序。故障诊断与处理功能是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的关键环节,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的故障诊断能够及时确定故障位置和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迅速恢复供电,避免故障扩大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调度指令管理功能则确保了调度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人为误操作导致电网事故。

3 配调管理系统的逻辑设计分析

3.1 系统逻辑架构的分层设计理论

配调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通常采用分层设计理论,一般可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配电网中的各种运行数据,包括来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终端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的数据。这一层的设备主要有传感器、智能电表、测控装置等,它们将采集到的模拟量、开关量等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以便后续传输。

数据传输层负责将数据采集层采集到的数据安全、可靠、快速地传输到数据处理层,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冗余通信链路和数据校验等技术手段。数据处理层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和分析,它首先对数据进行清洗、过滤和存储,去除噪声数据和错误数据,然后根据配调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应用层是配调管理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它将数据处理层处理后的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调度人员和其他相关用户,并提供各种操作功能。如在停电管理应用中,调度人员可以在应用层制定停电计划、下达停电指令,并实时跟踪停电操作的执行情况。

3.2 主接线信息在系统中的逻辑处理流程

主接线信息在配调管理系统中有着特定的逻辑处理流程,首先在数据采集层,通过安装在配电网设备上的传感器和测控装置,采集与主接线相关的设备状态信息,如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等,以及电气量信息,如电压、电流等,这些信息被实时采集后,通过数据传输层传输到数据处理层。

在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主接线信息进行解析和分类处理,将设备状态信息和电气量信息分别存储到不同的数据库表中,并进行数据校验和一致性检查。例如,对于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信息,会与其他相关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主接线的拓扑结构和逻辑关系,对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例如通过分析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电气量数据,判断主接线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过载、短路等异常情况;最后处理后的主接线信息被传输到应用层,以直观的图形界面或报表形式呈现给调度人员。调度人员可以通过应用层的操作界面,实时查看主接线的运行状态,进行相关的调度操作,如根据主接线的运行情况下达设备操作指令等。

3.3 系统模块划分与功能协同的理论分析

配调管理系统通常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常见的模块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模块、负荷预测模块、停电管理模块、故障诊断与处理模块、调度指令管理模块等。这些模块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功能协同,以确保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数据采集与监控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实时的配电网运行数据,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负荷预测模块利用数据采集与监控模块提供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负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提供给停电管理模块和调度指令管理模块,以便合理安排停电计划和调度决策。

停电管理模块在制定停电计划时,需要与故障诊断与处理模块进行协同,当发生故障需要停电抢修时,停电管理模块要根据故障诊断与处理模块提供的故障信息,合理安排停电范围和时间,并及时通知相关用户,停电管理模块还要与调度指令管理模块配合,确保停电操作指令的准确下达和执行。故障诊断与处理模块在发现故障后,要及时将故障信息传递给其他模块,如通知调度指令管理模块下达故障处理指令,通知停电管理模块进行停电安排等。调度指令管理模块则负责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操作指令,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操作有序进行。

结语

本文对基于配网电气主接线的配调管理系统及设计进行了全面分析,在配网电气主接线理论基础方面,明确了其基本概念、分类以及不同主接线形式对配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在配调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理论分析中,阐述了核心功能框架、主接线特性与配调功能需求的映射关系以及功能需求与电网运行安全的关联。在逻辑设计分析部分,探讨了系统逻辑架构的分层设计、主接线信息处理流程以及系统模块划分与功能协同。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配网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仍有诸多工作需要开展。在技术层面,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配调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如利用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负荷预测的精度。在系统集成方面,要加强与其他智能电网系统的融合,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提高整个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随着分布式能源在配网中的广泛接入,如何优化配调管理系统以适应分布式能源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 红 霞 . 变 电 站 一 次 系 统 的 电 气 主 接 线 设 计 [J]. 集 成 电 路 应用,2022,39(05):102-103.

[2]李锦辉. 电力系统主接线设计原则和电气设计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2020,(12):23-24.

[3]李晶.基于配网电气主接线的配调管理系统及设计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4):139-140.

[4]郑怀军,邱奕天.电厂电气一次主接线元件可靠性评估模型分析[J].电子测试,2023,(02):77-81.

[5]王林富,王彦国,邱方驰,等.配网“三供一备”主接线保护控制方案[J].农村电气 化,2018,(1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