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作者

李兰朝

身份证号:410105197507182794

引言

世界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相当有限。随着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系统的用水量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因此,在建筑给排水中应用高效节水技术,不仅能缓解水资源压力,还能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全球水资源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建筑用水需求的增长与水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全球淡水资源总量虽客观存在,但可直接利用的部分极为有限,且分布不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建筑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所占比重持续攀升,涵盖了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等多个方面,这对水资源的供应造成了巨大压力。建筑给排水中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困境,通过采用节水器具、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等方式,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用高效节水技术还可以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减少水费支出以及污水处理费用。此外,这也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2、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在建筑给排水领域,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意义重大。雨水收集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价值,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建筑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收集雨水能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降低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依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降雨特点等,合理规划收集场地与设施布局。例如,屋面雨水可通过雨水管引入雨水收集池,地面雨水可利用渗透渠等方式进行收集。收集池要具备适当的容积,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雨水存储需求。雨水收集后,需进行科学处理才能实现再利用。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沉淀、过滤、消毒等,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多种途径,如建筑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补水等,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生活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生活废水处理具有显著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发展,建筑生活用水大幅增加,若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当下,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与回用成为必然选择。常见的生活废水处理工艺丰富多样。物理处理法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化学处理法则借助化学反应去除特定污染物。这些工艺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中水回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实现废水资源化的关键。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建筑的用水需求、废水产生量等因素,确保回用的中水水质符合相应标准。中水可用于建筑的绿化灌溉、冲厕、道路清洗等,能有效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推动建筑给排水系统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4、高效节水器具的应用

在建筑给排水中,高效节水器具的应用是实现节水目标的关键环节。节水型水龙头以其显著特点成为建筑用水终端的重要节水设备。通常采用先进的起泡器技术,通过使水流与空气充分混合,在保证出水效果的同时减少水流量。同时,部分节水型水龙头具备感应功能,人离开后自动停水,避免了长流水现象,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在选择节水型水龙头时,要关注其节水性能指标、材质质量以及耐用性等因素,确保在满足日常使用需

求的同时实现节水目的。

节水型马桶同样在建筑节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见的节水型马桶有双控水箱马桶和虹吸式节水马桶等类型。双控水箱马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冲水量,大冲水量用于处理大量污物,小冲水量满足一般需求,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用水浪费。虹吸式节水马桶则利用虹吸原理,以较小的水量产生强大的吸力,达到良好的冲水效果。其优势在于节水显著、冲水噪音小且防臭效果好。

除了水龙头和马桶,其他节水器具也各有优势。例如节水型淋浴喷头,通过优化喷头的出水方式和喷头孔径,使水呈雾状喷出,既保证了淋浴的舒适度,又降低了水的使用量。还有节水型洗衣机,采用先进的水位控制和水循环系统,能根据衣物的多少自动调整用水量,实现高效节水。这些节水器具的广泛应用,能有效降低建筑的整体用水量,推动建筑给排水系统向更加节水的方向发展。

5、高效节水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从技术应用角度看,存在不少难点。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中,雨水水质受大气污染、屋面材料等因素影响,处理难度大,且收集系统的设计要精准适配不同地区的降雨特点,否则易出现收集效率低等问题。生活废水处理回用技术里,处理工艺复杂,需根据不同的废水成分和回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方面也需适应性调整。当前部分地区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和规范对高效节水技术的要求不够明确和严格,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实施细则,导致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高效节水技术难以有效落地。而且,对于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建筑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使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积极性不高。而经济成本也是制约高效节水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高效节水器具和设备的初始投资相对较高,如一些先进的节水型水龙头、中水回用处理设备等,这增加了建筑的建设成本。同时,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的后期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使得很多建设单位因经济考量而放弃使用高效节水技术。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严格且明确的节水标准,出台激励措施。还需建立成本分摊机制,降低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推动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广泛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雨水收集利用到生活废水处理回用,从高效节水器具的选用到节水技术的创新,每一个环节都对缓解水资源压力、推动建筑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政策、成本等诸多挑战,但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合作,不断完善技术、优化政策、强化意识,就一定能让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应用,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梦迪. 建筑给排水中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3, (10): 95 - 97.

[2] 张帅. 探讨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 砖瓦,2023, (6): 162 - 164.

[3] 陈红芳.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 (11): 107 - 109.

[4] 张旭辉. 高效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21, (7): 67 - 68.

[5] 孙雪梅.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20, (36): 27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