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化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研究

作者

郭浩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神木 719300

引言

长久以来,矿产行业属于国家的重要支柱型产业,煤矿公司的开采活动,为其他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然而,当前传统矿产行业持续发展,一直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方式,作业效率不高,而且较难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自从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数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矿产行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许多煤矿公司选择创建智能矿山,搭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以此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伴随智能矿山建设工作的推进,各大公司应当着手针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加以创新,从而更好的满足新发展需求。

1 煤矿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的意义

1.1 提高生产效率

积极引进智能化手段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首要目标是提升生产效率,利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可以实现数据全面收集,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制定生产计划,减少设备停滞时间。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精准预测,还能保证煤矿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避免出现过量生产或者生产不足现象。另外,在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中,自动化决策系统也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也就意味着机电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对煤矿生产环节实施监管,也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最后,针对机电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可以结合机电设备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发出故障预警,提醒及时前往现场处理,减少意外事故出现概率,提升机电设备运行性能。

1.2 降低煤矿开采成本

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引进智能化手段能够加快煤矿发展速度,促使煤矿生产智能化。随着智能化综采设备引进,提升了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但是需要正确认识机电设备使用中的不足。例如,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加大设备管控力度,在采购设备时没有详细检查,会对机电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干扰,加大设备运行成本,甚至可能诱发故障,造成经济损失。必须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控力度,依托智能化手段,解决运行故障,保证能够在故障出现的初期采取对策,提升机电设备运行效率。

1.3 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机电设备是保证煤矿生产顺利开展的前提,由于煤矿生产环境恶劣,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化流程。针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利用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对机电设备的智能调控,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尽量减少开采环节意外事故出现概率。利用智能化技术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管理,还可以实现对设备实时运行状况的监管,了解不同设备运行状态,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从源头入手,提升机电设备运行可靠性,减少故障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2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2.1 机电设备智能化建设不足

当前,国内煤矿机电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煤矿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为此,各大煤矿公司高度重视智能化建设,尝试把各类新型的信息、开采、运输等技术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创建智能矿山。然而,分析其具体运作情况可知,大部分公司依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未能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研究,尤其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2 人员素质不足

要想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加以创新,离不开高专业性、高技术水平的人才提供支撑。但是,一些煤矿公司的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严重欠缺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也较弱。此种现况既会制约公司的技术研发、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会导致生产安全风险的提高。为将此种问题有效解决,煤矿公司应当加强对人才团队的创建,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若是对于人员培训投入较少,便会使得人才团队的综合素养难以获得有效提高。煤矿公司需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编制详细完善的培养计划,为不同岗位以及发展空间的职工给予针对性培养教育。如此有助于职工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有效提升技术水平,更加充分地满足智慧矿山背景下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要求。

3 智能矿山机电设备管理路径

3.1 完善机电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机电管理体系,包括设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让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在设备采购阶段,根据煤矿需求和生产计划,选择性能稳定、技术先进的设备。采购过程中,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设备安装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严格按照安装说明书和标准操作,提高安装质量。在使用阶段,建立设备使用档案,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维护保养情况,以及故障处理过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处理问题,防止设备带病运行。对于关键设备,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在设备报废阶段,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制定合理的报废标准,妥善处理报废设备,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3.2 提高相关人才的技术水平

人才作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要想煤矿公司具备更高的设备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在矿产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公司应当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机电设备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当前,提高职工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已经是每个煤矿公司的重要任务,应当结合矿产开采作业特点、机电设备管理需求,制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工作人员具有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另外,公司需要大力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知识与技术,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

3.3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在煤矿生产中,温度、湿度、粉尘浓度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有显著影响,必须对这些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粉尘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在煤矿生产中,环境指标的异常变化,造成机电设备的安全故障,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必须设定应急预案,应对环境指标超过安全阈值的情况。当环境指标接近或超过安全阈值时,系统应自动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采取措施;一旦环境指标超过安全阈值,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取降温、除湿、除尘等措施,保障设备运行环境恢复正常。

结束语

煤矿机电智能化是煤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面临设备整体效果有待提高、技术应用问题等挑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煤矿机电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系统设计和推进人才培养,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矿机电智能化水平,实现煤矿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志文.智能矿山背景下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创新[J].能源与节能,2024,(02):309-312.

[2]任鹏飞.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路径分析[J].矿业装备,2024,(01):135-137.

[3]邱善义,孙健,田野,张磊.基于智能矿山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创新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1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