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镶嵌画的设计与运用以长沙地区为例

作者

向巧琴 易琼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引言:

镶嵌画是一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艺术特色的艺术,用彩色的砾石、玻璃等多样材料进行拼接组合,使建筑多了几分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作为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富有当地特色的建筑为地方特色镶嵌画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镶嵌画的概况

1、长沙地区镶嵌画的源流

中国镶嵌艺术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乐颂》《郑和下西洋》等多题材、多手段的马赛克镶嵌壁画。[1]

而长沙镶嵌画历史可追溯至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年。秦汉时期以漆器镶嵌为主,1978 年溁湾镇象鼻嘴出土的西汉早期透雕兽纹玉嵌饰为代表,工艺较简单,多为权贵昭示地位之物。

唐代长沙镶嵌工艺提升,2000 年园艺场发掘的透雕双凤朝阳器物,技法采用自西汉开始,至唐代被称为“金筐宝钿”,以连珠纹周身镶嵌,头部及腹部焊缀莲珠饰并嵌红绿宝石。

清代,镶嵌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如长沙岳麓区王家湾“三晚堂”光绪年的螺钿柜横梁(黄花木底),用贝壳磨制镶嵌凹纹并手工打磨,是晚清民间流行的镶嵌形式之一。

2、镶嵌画的现状

近年我国城市建设趋同,镶嵌画因耐候性强、光影与肌理美感,在北京地铁、重庆罗中立美术馆等公共建筑应用[2]。长沙镶嵌画传承遇挑战:市场认知局限、工匠收入低、传承人少且老龄化,年轻一代兴趣弱。

长沙推进文化宣传,和红色文化结合在一起,湖南恒石文化专注做“石嵌画”,成规模地传承下去,并与别的单位进行联系合作以及走向世界;“石嵌画红馆”于 2020 年 11 月成立,进行联合教学、残疾人培训与展览宣传;在 2020 年 12 月,将部分作品捐献给十八洞村,体现了我国的乡村巨大变化,将艺术融入了乡村和文化之中。

二、长沙发展镶嵌画的优势

长沙在镶嵌画保护与传承上具备多重优势: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迹众多且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全市拥有 19 个博物馆、12 个公共图书馆、11 个公共文化场馆及大量文体中心[3],为镶嵌画保护奠定基础,其文化遗产中的镶嵌画是历史与艺术的双重载体。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可通过传统节庆举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4],吸引社会参与以促进传承。

文化消费氛围浓厚,2021 年人均文化娱乐消费 8523 元远超北上广[5],“网红城市”全年接待游客 1.82 亿人次[7],旺盛需求注入活力,《国家宝藏》更助其走进大众视野。政府出台系列保护制度政策,推动工作规范化;通过博物馆线下活动与“长沙故事”网络课程等创新宣传[6],提升市民认知度,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风气。多重优势协同,为镶嵌画传承发展赋能。

三、长沙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审美倾向

长沙是个有历史、有文化的旧城,长沙人过日子有讲究,讲求精致、讲究品位,讲究心境安适和意态雅致,在装修上总是偏好彰显个性、带有浓郁地域色彩与文化气息的装饰,体现品位。在长沙的装饰风格中具有个性化、多样性的特点,一种是典型的传统中式风格;另一种是新的时尚现代简约风;还有便是将中西元素融合而来的混搭风。

四、长沙地区镶嵌画的设计与运用

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渲染地域文化气息,并通过图案、色彩、材质等形式展现地域特色;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与所处场域产生共鸣;打造具有浓郁长沙风情的室内空间。

以长沙标志性建筑、自然风景名胜、历史人文事件(如岳麓山、橘子洲头、马王堆汉墓)为创作题材,运用丰富而多样的手段,来精细刻画和艺术化处理,让观众从中发现长沙文化的符号意义。

采撷本土传统色调,用红色、黄色等对比色突出长沙人热情好客的性格,利用色彩渐变、色彩对比等方式增强画面的和谐感与冲击力。

选取材质注重本土化,结合湘绣、浏阳花炮的材料和工艺,运用长沙特有的瓷、玉等材质,在满足用材的同时丰富作品的质感与层次感,突出地域特点。

汲取长沙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特色的坡屋顶、马头墙,以及剪纸、棕编等传统造型元素,突出地域性、民族性,提炼出符号化、象征性的构图造型样式。

应用场景涵盖多元领域:建筑墙面、屏风、门窗等镶嵌画为建筑物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文化底蕴;家居空间镶嵌画镶嵌客厅、卧室成为美屋亮点;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地的公共场所通过墙壁和展板呈现给大众艺术作品;将镶嵌画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制作成特色纪念品进行精包装,利用宣传栏等手段对人们进行文化熏陶。

最后,对于长沙地区的镶嵌画制作产业而言,在设计制作时应该注意精细化与创新性的结合,所以在设计师的设计之中需要让其熟悉材料的切割拼接等相关镶嵌手法,并且需要具备画面精细的特点,再者还需要将其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数字化技术等技术都利用进来,以此来达到提高制作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长沙镶嵌画设计要涉及题材、色彩、材质、构图和应用等方面,充分挖掘长沙当地的地域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使之不仅仅是一幅供人欣赏的艺术作品,更是能够体现并传承和发展长沙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达方式。

五、结语

长沙地区镶嵌画自秦汉发展而来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融入其中的文化与精神和对于民族产业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宝石镶嵌和螺钿镶嵌为主要材料的应用方式见证了当地各个时期的变迁与发展以及前后代人在工艺品上交流合作所融合的古今文化,各项宝石镶嵌和螺钿镶嵌之术历经前人的不懈努力和尝试已有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且在未来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出现和艺术需要而不断创新、多元化、个性化。从挖掘文化内涵、探究材料技法和开拓运用等方面,镶嵌画将持续以独特魅力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与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凤婷、孟梅林,螺钿镶嵌在现代漆画中的审美价值[N],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10):24-27.

[2]齐喆,高扬.从媒介转换到展现物性之美——关于镶嵌艺术的思考[J]. 美术学报,2018,(02):122-127.]

[3] 陈 成 文 . 长 沙 城 市 文 化 竞 争 力 发 展 研 究 [J]. 湖 南 社 会学,2023,(03):113-124.

[4]陈佳轮.产业转型对社区贫富分化的影响研究[D1.成都:四川大学,2021.

[5]长沙市统计局.长沙市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10L1].[2022-12-01].

[6] 田卉. 我国中心 城市文化竞争 力评价研究 [J1. 市场研究,2016(1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