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集成应用与技术实现

作者

贺云云 张晓静

陕西交控通宇交通研究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8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对道路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基于此背景下,群众对城市道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希望不仅能保障行车安全,更能提升出行的便利性与舒适度。人性化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将这一理念融入城市道路设计中,可以有效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增强行人和非机动交通的便利,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因此,积极推行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实施,是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关键。主要保证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同时,兼顾城市发展整体规划。因此,需要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协调性原则。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尝试将城市干道与居民的区道路的需求进行结合。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中“道路网络级配比例,要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1.5:3,意味着应在布局上合理配置人行道与车行道比例,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至 3.0m(原 3.5m),保障人行道≥2.5m 与非机动车道独立设置(隔离率 290% ),保障通行安全性与连续性。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设计元素,形成统一而和谐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第二,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实现城市道路人性化式设计的核心出发点。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行人体验与实际所需,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落实盲道避障距离( ≥0.5m )、全宽式缘石坡道(坡度≤1:12)等指标,其中包含无障碍设施、休息区及绿化带等。通过以人为中心理念的体现,可以促进居民出行舒适度的提升,增强社区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交流。

第三,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关键原则,需要做到在道路设计中考虑生态影响,并且采用可再生材料、绿色植被等元素,以减少生态足迹,透水铺装应用率≥ 30% 。同时,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慧路灯系统(光感调节)节能 240% ,进一步减少拥堵和污染,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城市道路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作为人们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将人性化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的设计中,是现如今促进城市道路稳定发展必然趋势,但当前部分人性化设计并不完善,还需要针对人性化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一)无障碍系统化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当中尤为重要,并且已经成为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典范。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同时还可以发展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以往的设计理念缺少对特殊群体的充分考虑,由此导致该人群在出行期间面临极大困难,所以需要将无障碍设计理念纳入到城市规划中,确保遵守实用性与可达性的原则。

盲道是专门为视觉障碍人士设计的通道,不管是材料、颜色还是形状上,都与普通的路面存在区别,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盲人以自己的方式辨别方面。现如今大部分城市虽然开始尝试进行设施引进,但往往在运用中存在盲道常被机动车、非机动车或草木占用等问题。这不仅使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也极大地影响了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与便利。因此,设计上可采取增设高度 ≥0.4m 的柔性隔离桩(间距 1.5m),防止车辆占用盲道。对于盲人过街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可设置过街处增设音频信号装置(声压级55\~65dB)与触觉提示砖)。所以在人性化理念全面贯彻中,不单单局限于物理空间的设计,更要关注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的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设施建设,使得弱势群体能够自信、安全地参与到社区生活中来。

(二)人行道精细化设计

人行道设计期间,需要高度重视人性化与实用性,由此方式促进城市交通环境提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一,平整度控制。平整的人行道设计不仅可以的促进行人通行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因此,设计人员应依据规范采用 3m 直尺检测,空隙≤5mm,伸缩缝间距≤6m,填缝料弹性恢复率 290% ,在美观与实用之间做好平衡,保证使用正规的施工材料,严格履行施工标准,以保证路面的质量。

第二,进出口的合理设计。进出口主要涉及到人行道与周围道路及其设施的连接,把证不同交通模式之间得以有效分离。而针对性的进出口设计能够缓解高峰时间段人流与车流压力,促进通行效率稳定提升。如,可设置无障碍通道、设置无障碍坡道(坡度≤1:12)等设施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此外,由于某些单位的出入口在高峰时段流量较大,设计者应综合分析区域交通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以提升整体道路舒适度和安全性。

第三,过街安全强化。依据规范设计安全岛宽度≥1.5m(CJJ37-2016第 5.5.4 条),设置反光立缘石(高度 0.15m),二次过街等待区≥1.2 ㎡/人(NACTO 标准),同时设置挡车石、安全岛等安全装置,这些设施直接影响着过马路时行人的安全。在交叉口宽度方面,需要考虑车辆通行与人流过街需求之间的协调。同时,在设置过街横道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环境进行定制化设计。如,在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可以通过增加信号灯、设置斑马线及提醒标志等方式来增强安全性,让人们更加放心地通过街道;第四,人行道的座椅、照明系统、监控设备等也应纳入到整体设计方案当中,以确保构建较为安全、舒适的环境。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出人性化的服务,并且还可以改善城市景观,保证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人行天桥的效能提升设计

现如今,城市道路宽度的不断递增以及车流量的增加,使行人在过街时面临较大安全隐患。为确保这一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人行天桥的设计问题解决重要方案。既可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出行,又能确保机动车道的正常通行,从而减少因横穿马路导致的交通绕远情况,提高交通效率。

一方面,选址问题。人行天桥在选址过程中,依据量化模型:

Q = \frac{P \times D}{T} \quad (D\text{:过街需求强度,} T\leq )

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可能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商圈、学校、医疗机构附近。主要是因为人们出行相对频繁,通过设置人行天桥,能够缓解紧张的交通压力,促进安全性得到提升;第二,注重与城市交通枢纽衔接。在贴近十字路口与公交站位置设计天桥,方便乘客快速过街连接公共交通;第三,在大型购物中心及商业网点周边设置天桥,引导顾客安全进出,同时推动商圈的发展。

另一方面,引导性设置。引导性设置是促进人行天桥实用性提升的关键。首先考虑无障碍升级设计,自动扶梯坡度≤12°GB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速度 0.5m/s (GB16899-2011);垂直电梯载重≥ .000kg ,门宽≥0.9m(GB7588-2003),在实际设计期间,需要依照城市道路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其次引进加高扶手和自动扶梯,这样不仅可以保障用户的安全,并且还可以提升便利性。此外,以天桥梯道两侧设置防护栏,阻断地面横穿路径,从而减少潜在事故发生,以确保所有市民均能方便、安全地使用人行天桥,提升天桥使用率,为建设更加安全、便利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行安全与舒适感的提升,并且还可以通过路权再分配与节点精细化设计,平衡交通效率与行人安全,实现人本导向的街道转型。通过对道路设施进行合理布局与优化,提升整体街道的美观度。未来,应针对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构建更为安全、便利的城市交通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倩,张苗苗.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02):15-18.

[2]刘勇.刍议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2,20(05):46-48.

[3]陈侠,陈兴涛.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居业,2021,(09):47+49.

[4]张海萍.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125-126.

[5]黄剑飞.分析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