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进度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吴睿杰

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施工进度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既能够保障合同能够得到顺利履行,也有利于项目效益的提高和施工风险的防控。由于受到复杂施工现场条件的影响,在现场出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资源组织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问题时,就有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发生偏差,会对整个项目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施工阶段进度管理工作,可有效地提高工程组织协调水平,降低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现状

1.1 施工进度管理的基本内容

施工进度管理以合同工期为控制目标,涵盖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执行过程控制、进度偏差纠偏与进度协调优化等多个方面。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进度目标分解、任务节点安排、工序衔接逻辑编排、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跟踪与动态调整等环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体系,实现施工现场各要素的统筹协调与高效运转,确保施工任务按照既定时序有序推进,保障工程整体进度目标顺利达成。

1.2 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进度管理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逻辑关系混乱、资源供需不匹配、现场协调滞后等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在进度计划编制中仅重视合同节点要求,缺乏对施工组织逻辑与资源消耗节奏的充分考虑,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调整与变更,影响进度连续性。进度执行过程监控手段单一,信息反馈滞后,偏差纠偏不及时。各专业工序间缺乏有效协调,施工现场常出现等待现象,影响整体施工效率与进度稳定性。

1.3 施工进度失控的常见风险表现

比如施工进度失控会直接表现为工期拖延、资源闲置、施工组织混乱、成本失控、合同履约风险增加;也会通过局部工序拖延形成导致后续工作计划的整体拖延;因为协调不力而导致的施工资源大量闲置或者积压,从而增加了项目成本的压力;赶工导致的安全事故隐患多发以及质量隐患频现;并且影响项目的稳定运行;同时还会造成工期拖延引发的索赔、风险增大;导致项目业主单位对项目的信用度和企业的信誉度产生怀疑。由此可见,施工进度失控已经成为阻碍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障碍之一。

二、施工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因素

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施工进度管理效果。施工组织设计合理性、工序衔接顺畅性与技术方案可操作性均对进度执行起决定作用。施工组织安排混乱、技术方案变更频繁、作业面交叉干扰严重,均会导致施工进度频繁波动。现场施工技术能力不足,技术交底不到位,影响工序衔接效率。施工组织失衡往往造成部分工序滞后、部分工序等待,形成不均衡的施工节奏,降低整体作业效率。

2.2 施工资源配置与供需协调因素

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是导致施工进度失衡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组织不到位,关键岗位人员缺乏技能保障,导致关键工序施工进度缓慢。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退场安排混乱、利用率低下,形成资源闲置浪费。材料采购计划与现场使用节奏脱节,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停工等待。资金保障不到位,直接影响施工组织能力,产生人力设备资源短缺问题。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并同步协调供需关系,是进度计划顺利执行的重要基础保障。

2.3 外界影响及管理工作协调因素

外界因素变动会引起施工进度计划的不确定性干扰,如恶劣气候条件下无法开展露天作业;交通不能正常运转导致材料无法及时进场;因城市管线迁改和与周边环境匹配不好导致的施工方案需要重新组织;由于项目的管理协调能力较弱,项目各参与单位间的沟通不畅通,信息共享滞后,引起项目决策不够迅速,应急措施不够有力等也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延误。

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理方案,外界环境的影响就可能成为造成施工进度滞后的重大风险源。

三、施工进度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3.1 进度计划编制的科学化与逻辑化

进度优化的前提在于进度计划的科学编制。应基于施工组织逻辑、施工工艺特点与资源实际能力,细化各作业段落时间安排与作业逻辑顺序。通过网络计划技术与关键路径法,明确关键工序控制节点,合理安排施工节奏,避免工序冲突。采用施工进度仿真模拟技术预判进度执行瓶颈,提前优化组织设计,确保进度计划具备可执行性与调控弹性,为后续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3.2 资源配置优化与动态平衡调整

施工资源配置优化需围绕整体进度平衡展开,动态调节资源投入节奏,实现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均衡匹配。施工高峰期应优先保障关键工序资源投入,缓解进度瓶颈压力。低峰期合理安排资源转移与技术储备,避免资源浪费。物资采购计划应与施工进度深度联动,保障材料按需及时到场,消除现场停工等待现象。通过资源动态调度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进度计划执行稳定性与灵活性。

3.3 动态进度跟踪与偏差纠偏机制

动态控制是施工进度管理优化的支撑保障。要建立实时的进度跟踪体系,每天收集和统计项目进展情况,实时更新进度状态,并与既定计划中的里程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偏差后,及时判定偏差产生原因及其影响范围,针对偏差点安排纠偏活动。从作业时间、作业班组、作业工序三个角度对造成滞后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对造成滞后的原因提出纠正方法;利用预警机制对产生的偏差进行动态纠偏,并不断改进完善,以达到将偏差消灭在萌芽阶段的目的。

3.4 通过信息平台来支持智能进度管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为施工进度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借助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进度数据的采集、施工进度偏差预警和动态调整的过程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利用 BIM 技术和施工进度模拟可以将各种工序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工序的实施情况形象地展现在眼前,对于现场的施工组织具有极大的好处。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材料库存动态情况,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智能化信息平台把各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提高了施工进度管理的精细度与智能化程度。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要建立科学逻辑、动态调整和智能控制等相互联系、协同工作的系统。依靠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工期计划、精打细算地进行资源配置、与时俱进地加强过程动态管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水平等手段来提升整个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降低施工过程风险、保障工程总工期目标实现,是实现工程高质量发展、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未来还要继续加大进度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使施工进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案分析[J]. 杨俊.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20)

[2]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分析[J]. 宋汝方.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5)

[3] 基于 BIM 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成本-进度控制管理[J]. 许建金;陆春光;杨梦南;张明宇.四川建材,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