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设计策略

作者

姜程

山高(淄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业正遭遇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双重压力。绿色交通以其创新理念脱颖而出,着重倡导节能、低碳、环保与持续发展,进而成为现代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加之政策的助力,绿色交通方式的应用不仅对提升环境质量大有裨益,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活力。在绿色交通理念指导下,研究交通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策略,对引领行业革新与政策制定影响深远。

1 绿色交通理念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1.1 绿色交通理念的基本理念

绿色交通理念所秉持的核心思想,聚焦于环保、节能以及低碳三大要素。在交通运输活动中,环保理念强调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别是要削减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以及降低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节能理念的指导下,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共同助力,显著增强能源使用效能,有效削减能源消耗。在绿色转型的推动下,低碳理念致力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施这些绿色交通理念,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交通的主要特征与功能

绿色交通各方面特征中以低排放型交通工具的应用最为显著。在交通发展领域,电动汽车与氢燃料车等替代燃油车型已成为关键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及有害气体的排放水平。在关键作用的推动下,绿色出行方式得到了广泛推广。低碳出行方式,诸如步行、骑行及公共交通,其便捷性与吸引力可通过优化交通设施与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到显著增强。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与集成是绿色交通的核心理念,它旨在融合智能交通系统与多模式交通,以提升整体交通效能,并有效减少交通拥堵与资源滥用现象。

1.3 全球绿色交通发展趋势

众多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将绿色交通确立为交通发展战略的基石所在。欧盟颁布了“绿色交通”战略,旨在推广电动汽车,倡导清洁能源应用,并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在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推广领域,瑞典与德国等国家实施了丰富政策,创新技术,成效显著。在美国,联邦及地方层面对新能源车辆推广实施激励措施,并强化相关基础设施构建,旨在促进低碳交通出行。

2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2.1 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随着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还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2 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

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线路布局不合理、运营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较低,无法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3 非机动车交通设施不足

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中的比例较低,部分原因在于非机动交通设施不完善,如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被占用、缺乏连贯性等。

3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设计策略

3.1 打造智能交通系统

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绿色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技术角度看,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交通流量进行优化管理,依托先进的传感器和信息处理技术,实时监测道路运行状况,预测特定时段内的交通流量变化,进而对交通调度进行指导。如此,能优化交通流动,缩短车辆和行人的等待时间,进而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车联网是一个重要技术,逐渐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驱动力。车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连接到互联网,既能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又能将车辆与道路联系起来。基于车联网技术,其一可以实现精准的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规划、前方道路信息、天气预报等实时信息。其二可将汽车数据传输到云端,并通过手机、电脑实时查看车辆状态,如油耗、排气、故障代码等,方便用户及时了解车辆状况并进行维护。其三与交通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交通信号的联动、公交优先控制通行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其四能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3.2 完善非机动车交通设施

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和骑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建设完善的步行和骑行系统是完善非机动交通设施的核心内容。规划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是保障行人和骑行者基本通行权利的基础。人行道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行人的行走需求和安全性,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宽度,以容纳不同流量的人群。例如,在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人行道宽度应根据高峰时段的人流量进行科学计算,避免行人拥挤和堵塞。同时,自行车道应独立于机动车道设置,避免相互干扰,保障骑行者的安全。连接性和连贯性是步行和骑行系统的重要特性。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将城市的各个区域连接起来。这意味着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不同道路之间,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应实现无缝衔接。例如,在路口处设置合理的坡道和转弯半径,方便行人和骑行者顺利通行;在跨越河流、铁路等障碍物时,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确保步行和骑行系统的连贯性。

3.3 开发应用清洁能源

第一,在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对于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设定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求,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 。第二,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应用,探索其在城市交通中的适用性,并建设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提供保障。第三,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适宜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利用太阳能发电,为交通设施提供清洁能源。结合储能系统,提高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稳定性,如锂离子电池组性能良好,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的特点,适用于交通系统的多种应用场景,可为道路照明、信号控制提供备用电源。

3.4 协同城市空间规划,从源头削减交通需求

推进职住平衡与混合用地:在新城区规划中,按“工作岗位与居住套数 1:1.2”的比例配置产业与居住用地,确保 80% 的居民通勤距离在 5 公里以内;在旧城区更新中,嵌入小型办公、商业设施,实现“楼下上班、步行购物”的生活模式,减少跨区域交通流量。构建“小街区、密路网”结构:打破大型封闭小区和超级地块,将城市道路划分为 200-300 米的小街区,增加支路密度,使路网密度达到 8 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通过缩短出行距离、提高道路可达性,降低对机动车的依赖,同时为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提供更灵活的网络支撑。

结束语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设计策略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设计策略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将绿色交通理念拓展到城市交通的各个领域,实现城市交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晓晓.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9):146-148.

[2]张小强,郑满意,葛汝利.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8):188-190.

[3]申晓.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22(15):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