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电网输电线路中的应用
李树生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云南楚雄 675000
1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机理
通过部署前端监测设备,可对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实施全天候监控,同时捕捉周边环境参数变化,实现数据采集与实时处理功能。监测数据经由4G 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中央监控平台,系统对接收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归档存储及可视化呈现,从而精准识别线路异常状态。这种技术方案显著增强了输电网络的运行可靠性,使电网稳定性和安全防护水平得到质的飞跃,最终达成输电系统智能化管控与自动化运维的目标。
在技术架构层面,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监测主站普遍采用分布式部署方案与集群化技术架构,这种设计不仅保障了系统持续稳定运行,还构建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系统通过专用防火墙实现与外部通信网络的物理隔离,既符合电力行业系统集成标准规范,又为信息交互共享和用户二次开发提供了灵活便捷的技术支撑。
通过部署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对电力输送网络的周边气象条件及运行环境进行不间断观测,同时保障监测数据在传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保密性。在远程监控体系内,引入标准网络通信协议可实现监测资料的高速交换,从而保证各类监测数据(包括可视化信息)的完整传递。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线通讯技术在电力线路远程监控方案中占据着关键地位。
2 在线监测技术在智能电网输电线路中的具体应用
2.1 输电线路视频监测
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对智能电网输电线路中的地线、绝缘子串、杆塔等设备进行视频监测。工作人员可以在红外线技术的帮助下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情况,并能将监测到的图像、视频资源实时上传至相应平台。输电线路视频监测可以监测到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的所有细节,且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也能正常运行,提高了监测效率与监测质量。输电线路视频监测的主要功能如下:智能识别与分析。前端装置可以在三维分析算法的帮助下形成一个虚拟安全包络线,当监测到有异物进入预警区后,前端装置会立即将隐患图片传回后台,并启动高音喇叭进行预警。声光报警。当监测到警情后,在线监测技术会采用高分贝及超高亮度的 LED 显示。实时视频传输。设备拍摄到的视频将被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使工作人员远程操控成为可能。外力破坏检测。后台系统会根据视频内容自动识别输电线路存在的故障,提高外力破坏检测准确性。
2.2 输电线路雷击定位监测
与视频监控系统存在显著差异,雷击定位监测技术主要服务于线路异常状况的识别与精确定位。该技术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方法:复合型雷击定位法、行波分析法以及基于杆塔的分布式监测方案。在具体实施时,系统通过多源监测数据的交叉验证,不仅能准确锁定雷击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还能精确识别故障性质,为后续维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该监测平台整合了数据测量、信号传输、信息采集等多项功能,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高效回传,便于后台系统快速识别线路运行隐患,辅助技术人员提前发现潜在风险点。
2.3 导线覆冰实时监测系统
冰雪天气对电力输送网络构成严重安全隐患,当输电设施遭遇冰雪侵袭导致导线和绝缘体表面结冰时,不仅会因绝缘性能下降而引发闪络故障,更可能因冰层累积造成负荷过大,最终导致杆塔倒塌和线路断裂等重大事故。当前针对输电线路结冰状况的实时监控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监测、热成像监测以及温湿度传感监测等多种方法。借助在线结冰监测系统,可实时掌握线路覆冰厚度等关键参数,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再结合除冰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进行冰层清除,有效保障电网在极端冰雪天气下的可靠运行。
2.4 电力输送网络微气象实时监控
输电线路微气象实时监控系统专门用于对自然环境及气象条件进行持续观测,该系统能够全面记录线路周边区域与气象相关的各类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温湿度、气流速度等指标,同时还可精确测量大气压强和降水强度。借助影像采集技术,系统将实时数据完整保存,为极端气候预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实现气象数据的系统化采集与归档。在数据处理中心需配置专用通信模块,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快速传递并执行远程控制指令。数据处理部门可基于上传的监测资料进行深度解析与归档管理,为后续线路工程设计与规划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2.5 导线微风振动实时监测
微风振动是导致电力线路断裂及杆塔倾覆事故的重要诱因,由于早期难以察觉,实施有效的微风振动监控已成为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导线在微风作用下的振动特性与其材料构造密切相关。导线的重量分布、弹性模量以及能量耗散系数等物理属性的改变均可作为评估微风振动的重要指标。当前主流的微风振动实时监测技术主要涵盖挠度检测法和运动速度测定法两大类别。挠度检测技术能够实时记录电力设备工作状态下的振动幅度,通过将实测数据与行业振动规范进行对比分析,为技术人员优化防振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运动速度测定法则依托传感装置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能够实现输电系统全工况的连续跟踪观测。
2.6 导线温度实时监控与动态负荷调控监测
温度参数作为评估输电线路运行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导线异常工况往往表现为温度急剧上升。通过在导线及耐张线夹等关键位置布设监测装置,借助温度传感技术对输电设备运行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专用通信网络将数据回传至后台分析系统,实现对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诊断。此外,整合温度监测数据与弧垂、风速等多维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可动态评估线路载流容量,优化输电资源调配,提升电能传输效率,增强电网运行性能。
2.7 防盗监控系统实时监测
输电线路遭遇非法盗割不仅造成供电企业巨额财产损失,还会严重威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高昂成本,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除采用防盗螺母和防护套管等物理防护措施外,引入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在各类防盗监测技术中,红外探测装置因其优越性能而获得广泛应用。特别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杆塔防盗预警装置展现出显著成效。借助这套监测系统,运维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杆塔运行状态,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会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同时将包含详细告警数据和现场图像的预警信息实时传送至监控中心。接到报警后,专业维护团队须迅速赶赴事发地点,根据系统提供的精准信息实施针对性抢修作业。这种智能化监测方式极大提升了电力设施防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论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是电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随着传感器、材料等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以及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线监测技术必将得到大规模应用,届时将能真正做到电网状态实时感知,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洪浩彬. 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分析[J]. 光源与照明,2023(8):243-245.
[2]陈磊,段钰.智能电网输电线路中的在线监测技术应用[J].电子技术,2023, 52(10):332-333.
[3]周彦潇,吴宗展.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4, 53(1):262-263.
[4]袁守彬,孙延平,郑强仁,等.基于网络平台的输电线路异常检测方法[J].大众用电, 2021, 36(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