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析

作者

梁泽勇

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甚至还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大众的人身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影响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对优化措施进行探究,尝试借助多样化的措施提高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可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 项目管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项目管理理念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论,其核心在于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风险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管控[2]。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和关联方管理等十大知识领域。项目整体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通过制定章程、编制管理计划、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监控项目工作、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等过程,确保项目各个方面协调一致;范围管理则关注如何准确定义和控制项目工作范围,包括收集需求、定义范围、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确认范围和控制范围等过程;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两大重要方面,前者通过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制定进度计划和控制进度等过程,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后者则通过估算成本、制定预算和控制成本等过程,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则分别关注如何确保项目满足质量要求、如何有效配置和使用项目资源以及如何确保项目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风险管理通过识别风险、实施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和控制风险等过程,减少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采购管理和关联方管理则分别关注如何有效管理项目的外部资源获取和如何识别、分析并管理项目关联方的期望和影响。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 加强工程设计管理

加强工程设计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重要手段。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需全面、准确地掌握工程的规模和规格,这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同时,对工程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勘测,能够为设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条件相符合。在设计过程中,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沟通,能够确保各专业设计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出现设计冲突或遗漏,从整体上正确掌握各个细节的设计规划。此外,工程设计的总体规划还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施工人员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审核。这一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多方面的审核,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设计质量,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2 施工工艺与技术标准

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工艺方面,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案;同时,加强施工工艺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在技术标准方面,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强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的落实和执行工作,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改善施工环境和加强气候监测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应运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像地质雷达、高精度钻探设备等,对施工现场地下地质结构、岩土特性进行精确探测,获取详细数据,为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建立气象监测体系,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利用专业气象监测站和卫星云图等手段,实时收集气象信息,构建气象预警机制,提前预知恶劣天气,以便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比如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优化施工工艺减少粉尘和噪音排放,降低工程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针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在暴雨、大风等灾害发生时人员疏散、设备保护、工程防护的具体流程和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2.4 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可通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以及市场上各供应商的信誉情况进行选择。在与供应商合作的时候,需要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协议,对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并对供应商供应材料质量相关内容细致处理。比如,施工单位需定期前往供应商工厂,审核供应商的材料生产资质和环境,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设备等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还需定期对供应商供应的样品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在施工材料入场之前对全部施工材料进行质量筛查,并对相关的检验标准和程序进行明确。针对供应商提供的每一批施工材料,都需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可对施工材料的来源以及质量进行追溯与管理。其次,施工单位在对施工材料进行储存和保管的时候,需要对施工材料的储存和保管环境进行明确,并避免将材料与有害物质放置在一起,结合不同施工材料的储存环境对其进行合理化储存,避免其受到损坏和污染。还需建立库存管理制度,结合建筑工程施工需求以及供应商的材料供应能力,对库存警戒值进行设置,一旦库存中的施工材料数量低于或高于警戒值,就需要及时补货或减少材料订购数量。此外,施工材料管理人员还需定期对库存数量进行清点,保证实际库存数量与记录的库存数量一致,一旦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需及时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

2.5 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

降低施工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使公司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开发,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利润。首先,企业应积极优化预算编制。可以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汇总过去项目的成本数据,再结合市场价格变化、政策调整等情况,做出更准确的成本预算。这种动态编制方法,能提前预判成本波动,让预算更贴合实际。编制好预算后,还得做好成本监控。企业要搭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追踪材料价格、人工费用、设备租赁等数据。一旦发现成本有超支风险,系统马上发出预警。企业收到预警后,就能及时调整资源安排和施工计划,把成本控制住,防止出现失控问题。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工程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材料质量不稳定以及施工单位利益驱动是导致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需要加强工程设计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材料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安全和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文辉.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大众科技,2018,16(02):35-38+48.

[2] 王瑞, 张传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分析[J]. 科2018,(04):201.

[3]张士平.浅议建筑工程施工中预防质量通病措施[J]. 2017,(06) :1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