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度与质量控制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

梁泽勇

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0

引言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代表着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创新,凭借其鲜明的特点和巨大的潜能,正指引着建筑行业向着环境友好、效能卓越、持久发展的方向前进。从实现能源节约与减少排放,到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再到智能化施工管理和环保材料的广泛运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正成为建筑行业绿色革命的有力推手。

1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施工现场的照明、小型机械作业供能,减少对传统电网电力的依赖,地源热泵技术则借助浅层地热,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效能比普通空调设备高出 30%-50% ,大幅削减建筑运营阶段的能耗。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可收集屋面、场地的雨水,经净化处理后用于工地降尘、车辆冲洗、混凝土养护,节水率可达 30% 左右,缓解建筑施工用水压力,契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节能设备与技术虽初期投入高,但长期来看,能源消耗成本显著减少,如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降低建筑采暖和制冷需求,日积月累,运维费用降幅可达 20%-30% ,为业主节约开支。减少建筑垃圾产出量,意味着降低土地填埋需求,从源头避免土地资源浪费与污染,守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提升建筑品质与舒适度,绿色施工注重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引入新风系统与光导管技术,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充足,能减少“病态建筑综合征”,为使用者营造健康舒适的空间。采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建筑企业,易收获环保、创新的口碑,得到政府表彰、媒体关注,塑造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合作项目,在绿色消费兴起的当下,绿色建筑产品更契合市场偏好,助企业在招投标、销售环节脱颖而出,抢占行业高地。

2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度与质量控制措施

2.1 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宜实行分级管理,监督单位应结合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将国家、省、市关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中,要主动靠前服务,建立问题清单,督促指导参建各方全面执行相关标准要求。

2.2 健全设计和施工的绿色建筑目标和考核机制

健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绿色建筑目标和考核机制,有助于提升项目的绿色性能与可持续发展效果。在设计阶段,应明确绿色建筑的具体目标,包括节能、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减少环境影响等,确保设计人员能够在制订方案时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标准与技术,目标应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并且与实际建筑需求紧密契合。在施工阶段,绿色建筑的重点目标将集中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废物管理上,施工团队应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绿色施工,避免出现不符合绿色标准的情况,并设立专门的绿色管理小组负责监督绿色目标的实施。为了确保这些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需为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具体绿色建筑指标对项目的进展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各阶段的考核标准要具有明确的操作性,并对项目进行分阶段评定,确保绿色建筑目标得以实现。

2.3 定期质检反查管理

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与设定的质量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为确保奥体中心项目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材料进行质量抽检,详细核查其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环保材料进行有害物质检验,以保障绿色建筑性能。对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监测与检验,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依据前期的施工方案和标准,对已完工程进行验收检查,对于关键工序进行专项检查,以确保达到质量目标。成立 5S 管理检查小组,与要素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奥体中心项目检查小组,依据前期阶段设定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管理目标,定期对施工场地检查评估,并依据检查结果对整体管理水平进行打分评估,对比分析目标达成度,形成检查日志,记录下详细的问题。进行 PDCA 循环检查,检查流程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项目各层级依照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以及前期设定的计划,已执行的检查工作流程进行审视,判断其是否科学合理,确保了质量抽检的方法及频率科学高效,质检覆盖关键作业和高危作业等。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并在确保了检查结果的真实有效之后对比前期计划,核实计划完成进度。

2.4 加强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建筑垃圾不可避免。为提高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水平,施工人员应结合行业规范及标准,加强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材料浪费。首先,应适当提高预制材料占比,减少施工现场作业,不仅能够保障材料质量达标,还可降低现场作业压力,避免二次加工引起材料浪费及损耗。其次,针对施工中产生的包装箱、边角料等,需分类回收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例如,施工环节产生的建筑垃圾可用于建筑材料生产。再次,针对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垃圾,需结合具体种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引起环境污染。此外,施工单位也可与专业回收机构进行合作,以提高废弃垃圾处理效率。

2.5 智能化管理系统

智能化管理系统是通过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建筑内的照明、空调、通风等各类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与互通,在重要位置布设的传感器能持续收集并分析建筑内外的环境数据,其中包含温度、湿度、光照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为智能化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让其能准确地调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达到能源利用的最优化。例如,在室内光线足够明亮的情况下,系统能自动调暗或关闭部分灯光,以此来减少电力消耗;同样地,当检测到室内人数减少时,系统会智能地调整空调的运行模式,在维持舒适环境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这种智能化的管理策略,大幅提升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智能化管理系统还会展现出卓越的监控和预警能力,能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或问题,并迅速作出响应,确保绿色建筑始终保持最佳性能。

2.6 安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培训内容涵盖环保材料使用安全、新型施工设备操作、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开展的专题培训和岗位技能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实施VR技术模拟高风险作业场景,增强培训的沉浸感和实效性。培训计划的系统实施显著提升了施工团队的安全素质,为绿色建筑安全施工提供了人才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还体现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的高效运行以及社会福祉的提升。文章对绿色建筑施工现状以及策略进行讨论,通过可行策略,促进公众意识的转变。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生命周期成本,还可以降低污染,促进技术创新,给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未来的发展中还要持续优化,不断创新技术,实现人类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王世斌.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深基坑支护工程管理[J].居舍,2024(30):123-125,137.

[2] 叶俊斌.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工程管理探究[J]. 建筑与预算,2024(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