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刍议

作者

丁祥华

杭州新汇西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1 建筑电气施工要点

1.1 配电箱安装要点

配电箱作为建筑电气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在配电箱的安装过程中,应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功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配电箱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避免安装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或高温的地方,以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设备故障[1]。此外,配电箱应设置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位置,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在配电箱的固定方面,应采用稳固的支架和固定装置,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或倾斜。同时,应注意配电箱内部的布线布局,合理安排导线的走向,避免交叉和重叠,以降低电气干扰和短路的风险(如图 1)。此外,配电箱的接地措施也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接地,确保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释放电流,从而保障人身安全。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2.1 常见质量通病

2.2 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主要包括配电箱安装不当、配电线路敷设不规范、接地系统不完善、电缆与母线连接松动、管线预留与预埋处理不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源于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的不重视、施工技术的不足以及现场管理的疏漏。例如,配电箱安装位置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设备受潮、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而接地系统的缺陷则可能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触电等严重后果。

质量通病的产生通常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首先,设计阶段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设计方案不够合理,未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往往会导致后期施工中出现诸多问题。此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也是质量通病的重要成因之一。许多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无法准确理解和执行施工标准,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其次,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缺失也是导致质量通病的重要因素。在施工现场,若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施工人员在工艺流程的执行上可能会出现随意性,进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同时,材料的选择和管理也对质量通病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若未严格把关进场材料的质量,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势必会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最后,施工后的维护和管理不足也可能导致原本合格的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隐患。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而言,定期的维护和检查至关重要,忽视这一环节容易使潜在问题积累,从而引发事故。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图1 配电箱排线

3.1 筑牢施工前期质量根基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前期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后续运行的安全性。为筑牢施工前期的质量根基,首先应加强设计阶段的技术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通过对设计图纸的细致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设计缺陷,从源头上防止因设计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其次,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升,确保参与施工的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交流,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施工效率。最后,在材料采购环节,应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标准,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评估,确保所用材料在性能和安全性上达到施工要求。

3.2 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把控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质量把控是确保工程安全与可靠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阶段的质量责任和检查标准。在施工前期,项目负责人需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现场勘查,确保所有施工活动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与监督,确保其按照既定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技术人员需对关键工序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定期组织施工质量检查,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项工作按照预定标准进行。最后,应重视施工材料的验收工作,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建立材料台账,记录材料来源和性能指标,有助于追溯和管理材料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因材料问题引发的施工质量隐患。

1.2 配电线路安装

配电线路作为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力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配电线路的安装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范,确保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满足实际需求。首先,线路的布设应合理规划,避免交叉和重叠,以降低电磁干扰和线路损耗。在选择线路材料时,应优先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导线,确保其导电性能和耐腐蚀能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其次,配电线路的固定方式需稳固可靠,采用合适的支架和绝缘材料,防止因风力、震动等外力造成线路松动或损坏。同时,应定期检查线路的绝缘层和接头处,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最后,配电线路的敷设高度和位置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与其他设施发生冲突,确保安全通行和维护空间[2]。

1.3 接地线安装要点

接地线是建筑电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安全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为电气设备提供安全的泄漏电流通路,从而有效防止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接地线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接地线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应优先选用导电性能良好、耐腐蚀的材料,如铜线或镀锌钢丝,以提高接地系统的可靠性。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实际负荷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计算,确保其能够承受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接地线的布设应尽量简洁,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交叉,以减少接地电阻和提高接地效果。接地线应牢固连接至接地体,确保接地良好,通常可采用打桩、埋设接地极等方式加深接地体的有效接地面积。

1.4 电缆与母线安装施工技术

电缆与母线是建筑电气系统中重要的电力传输组件,在电缆与母线的安装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施工技术规范,以确保其性能的最大化。首先,电缆的选择应根据负载要求、环境条件和敷设方式进行合理配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电缆材料,提升电气传输效率。其次,在电缆的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线路的敷设方式,避免过度弯曲和交叉,以降低电磁干扰和线路损耗。同时,电缆的固定应采用适当的支架和绑扎材料,确保其稳定性与安全性。母线的安装则需特别关注母线槽的布局与支撑,确保母线在运行时能够承受负载并有效散热。最后,安装完成后,应对电缆与母线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绝缘电阻测试和接地电阻测试等,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并采取整改措施。通过科学的电缆与母线安装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还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管线预留与预埋处理是建筑电气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管线预留与预埋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后期施工的困难,还能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首先,在管线预留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布局和管线的走向,确保预留孔道的位置、尺寸与数量符合实际需求。预留位置应避开结构梁、柱等重要承重部位,以防止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影响。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便于后期接线和维护。其次,在管线预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管线的固定稳固,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的管线移位或损坏。对于不同材质的管线,应采用相应的预埋方式,如PVC 管线可埋设于混凝土内,而金属管线则需注意防腐处理,确保其在潮湿环境下的耐久性。如图 2 所示为主体施工中管线预埋施工现场图。最后,施工完成后,应对预留和预埋的管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及时发现并整改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线预留与预埋处理,可以为建筑电气系统的后续施工和运行打下坚实基础,提高整体工程质量。

1.5 管线预留与预埋处理

图2 管线预埋

3.3 保障材料与设备质量水平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是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的基础。为了保障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水平,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和供应商评估机制。在选择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良好信誉和丰富经验的企业,并对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和过往业绩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所采购材料和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其次,在材料到货后,应实施严格的入场验收制度。对每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及相关证书的审核,确保材料在物理、化学性质上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于重要设备的采购,应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和质保承诺,并在必要时进行现场考察,以验证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后,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材料的存储与管理,确保材料在运输和贮存期间不受损坏,特别是对易损或易腐蚀的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4 夯实施工后期质量保障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后期,质量保障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其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最终验收,还关系到系统的长期安全和稳定运行。为了夯实施工后期的质量保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竣工验收标准与流程。在竣工阶段,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配电箱、配电线路、接地系统及其他关键组件的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其次,需重视施工记录的整理与归档,确保所有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检验及测试结果都有据可查。如表 1 所示为电源插座设置要求。这一过程不仅为后续的维护与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为日后的质量追溯打下基础。施工单位应定期开展工程回访和使用情况跟踪,及时发现并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电气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保持良好状态。最后,通过持续的质量监督与反馈机制,鼓励施工团队和设备供应商不断改进工艺和材料选择,提升整体工程质量[4]。

表1 电源插座设置要求

3.5 构建长效质量监督网络

为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长期质量和安全,构建长效质量监督网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者和第三方监理机构组成的综合监督团队,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这种多元化的监督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角色的专业优势,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其次,应定期组织质量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在施工现场,要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岗位,负责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及时纠正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的质量管理平台,实时上传和共享施工质量信息,使各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质量动态。这不仅提高了信息透明度,还能有效促进各方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工程质量[5]。

4 结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加强设计审查、完善施工流程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安全性,还能有效降低成本风险。随着行业的发展,持续优化和创新施工管理方式将为建筑电气工程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品质,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盛李.探讨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石材,2022,(10):90-93.

[2]李才珍.建筑电气施工安装技术及质量管控方式研究[J].工程与建设,2022,36(02):444-446+465.

[3]林俊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对策[J].四川水泥,2021,(11):55-56.

[4]胡鹏里.建筑电气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冶金管理,2021,(19):123-124.

[5]陈蓉娟,蒋安福.浅谈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筑,2021,41(04):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