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任务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

白晓乐

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 730030

引言

数学不仅是做题算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要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会用数学。但目前很多课堂还是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任务设计不够有趣,也没考虑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本研究尝试用任务教学法改进数学课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任务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目标体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任务教学法的应用研究首先需要教师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任务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应当立足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设计具有现实意义、思维挑战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数学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对于任务目标的设定要超越传统知识技能的单维取向,转向关注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等多维素养的协同发展。具体而言,教师设计的任务目标体系应当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拓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要聚焦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如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运算方法等;发展性目标强调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分蛋糕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经历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拓展性目标则注重数学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以五年级“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设计班级生日派对食物分配方案”的任务,其目标不仅包括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基础性目标),更强调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性目标),以及在小组合作中形成数学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拓展性目标)。这样的任务目标体系既确保了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又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目标体系中教师还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设计了具有梯度性和选择性的任务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适切的发展。通过这样系统化、结构化的目标体系,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了数学任务,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二、创设真实多元的任务探究情境

教师应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装修教室”的情境任务,把学生分组然后让他们测量教室的长宽、计算墙面面积、估算所需涂料量,并比较不同品牌涂料的价格和用量,最终制定最优采购方案。这样的任务不仅融合了长度、面积、价格计算等多个数学知识点,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其次,教师对于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注重多元化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再以五年级“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烘焙小达人”任务,让学生计算不同配方的材料用量。例如一个蛋糕需要 1/2 杯糖,另一个需要 3/4 杯糖,如果同时做两个蛋糕,总共需要多少糖?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折纸或通分计算来解决问题,教师则鼓励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并引导他们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跨学科内容,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比”单元中,设计“校园地图绘制”任务,让学生测量实际距离,运用比例尺知识绘制校园平面图,同时融入美术设计,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和综合性。

在任务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适时提供脚手架支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例如,在解决“春游预算规划”任务时,学生可能会在费用分摊、最优路线选择等问题上遇到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或者提供适当的工具(如计算器、表格模板)辅助分析,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探究的自主性,又确保了学习效率。

三、实施差异化任务推进路径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任务教学法的差异化推进路径需要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系统化设计。教师首先要通过前测分析、课堂观察等方式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划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挑战型三个层次,为差异化任务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基础型学生,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侧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比如通过超市购物情境理解小数运算,在测量教室物品中掌握长度单位换算,这类任务要降低认知负荷,强调操作性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对于发展型学生,教师就要设计阶梯式探究任务,如利用统计知识分析班级同学的运动偏好,通过设计校园花坛方案理解面积计算,任务要设置适度的思维挑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迁移。面向挑战型学生,教师则要设计开放性综合任务,如规划家庭旅行预算方案,分析社区垃圾分类数据趋势,这类任务强调跨学科整合和批判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课堂反馈及时优化任务难度,采用“任务卡分层”“弹性分组”等策略,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挑战层级。此外教师的任务评价要采用多维指标体系,既要关注问题解决结果,也重视思维过程记录,通过成长档案袋、学习反思日记等形式追踪学生进步。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任务教学法,通过系统化的目标设计、真实化的情境创设以及差异化的实施路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思维空间。研究表明,任务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未来,教师需进一步优化任务设计,平衡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同时关注技术手段与任务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庞秋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为例[J].广西教育,2025,(10):54-58.

[2]郭学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表现性任务设计与实施[J].今日教育,2025,(0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