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与指导

作者

王锦侃

义乌市黎明湖小学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在习作时面临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这与他们缺乏生活体验、不善于运用生活化素材密切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因此,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素材进行习作,成为提升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生活化素材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化素材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能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支撑。当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习作中,文章便会充满生活气息,避免内容千篇一律。例如,在描写“课余生活”时,若学生能结合自身经历,写自己参与的篮球比赛、绘画兴趣小组活动或与家人的野餐等,文章便会生动具体,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运用生活化素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一次难忘的旅行等生活经历,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些经历写下来与他人分享。这种兴趣的激发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生活化素材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会注意到事物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通过细致观察积累丰富素材,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而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二、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素材的策略

(一)加强阅读积累

阅读是获取第二手资料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过程中捕获灵感,将有生活化元素的语句及时摘抄、积累。例如,在阅读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时,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如“树叶像一群绿色的小精灵在风中翩翩起舞”,并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通过阅读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章,学生能拓宽视野,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表达方式,为运用生活化素材写作奠定基础。

(二)参加实践活动积累

实践活动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科技节等,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例如,学校组织运动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的比赛过程、观众的反应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和感受。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然后让学生以“运动会上的精彩瞬间”为题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生活,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建立生活素材库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素材库,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有趣事情、看到的感人场景、听到的有意义故事等记录下来。记录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写日记、制作手抄报、建立电子文档等。例如,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后,可以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详细记录下来,包括看到的美丽风景、玩过的有趣游戏、与同学的互动等。当学生写作时,就可以从素材库中寻找合适的素材,为写作提供便利。

三、指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素材进行写作的策略

(一)巧妙选材

在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生活化素材。例如,在写“我的好朋友”时,学生应选择能够体现朋友之间友谊的素材,如一起学习、玩耍、互相帮助等,避免选择与友谊无关的内容。同时,要选择典型素材,使文章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比如写“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学生可以选择清洁工阿姨每天早起打扫街道的素材,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她的勤劳和敬业精神,让读者感受到她值得尊敬的品质。

(二)合理组织素材

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确定合理的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例如,写“校园的一天”,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早晨到校写起,依次写上午的课程、课间活动、中午的午餐、下午的兴趣课、傍晚放学等,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组织素材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对于能够突出文章主题的重要素材要详细描写,对于次要素材可以简要叙述。比如写“一次难忘的旅行”,旅行中的精彩瞬间、自己的深刻感受等要详细描写,而旅行的准备过程、路途上的一些小插曲等可以简要叙述。

(三)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让学生在描写生活化素材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描写一朵花,可以写它的颜色(视觉)、花香(嗅觉)、花瓣的质地(触觉)等。同时,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描写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情景,可以写他站起来时的动作、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脸上的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学生可以这样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的草地上玩捉迷藏。我像一只敏捷的小猴子,迅速地躲到了一棵大树后面。只听见小伙伴们四处寻找的脚步声和焦急的呼喊声:‘你藏哪儿啦?快出来吧!’我紧紧地捂住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当听到他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通过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束语:生活化素材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活化素材,能解决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巧妙选材、合理组织素材、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让学生在习作中展现真实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未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继续深化生活化素材的运用与指导,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欣仪.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5.

[2]茅玲玲.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4,(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