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家校共育 唱响最美和声

作者

孙红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学校

班主任工作中,和家长沟通有的时候是比管理孩子更难做的事。现如今教育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家庭作用的加强。家校配合好的班级,班主任工作轻松、班级氛围融洽;家校配合不好的班级,家长与班主任互相埋怨、班级各项工作开展都不太顺利。说起来好像很官方,但是只要明白家长和班主任的初衷和目标都是为了孩子好,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我们面对的家长,受教育水平、个人修养,教育理念均不相同。面对成年人,首先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优中差生家长。心理学上说:人际关系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立场。甚至对方提出难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绝。心理学.上称之为"自己人原则"

一、沟通的基石——理解与尊重

在与家长沟通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每一位家长都怀着对孩子深深的爱与期待。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理念,但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与重视是相同的。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理解家长们的心情和立场。换位思考,假设是我的孩子,假设我是家长,以心换心,以诚相待。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优缺点、家庭基本情况等,把对孩子的了解做好记录,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并对班主任留下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就像我们班的一位家长,孩子步入三年级,他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感到非常焦虑,每次沟通都急切地询问孩子的表现和内心焦虑无奈。一开始,我可能会觉得他过于焦虑,但当我深入了解后才知道,之所以他焦虑,是因为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那一刻,我明白了他的焦虑源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从那以后,我在与他沟通时,不再只是简单地反馈学习情况,而是会和他一起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提升计划,同时也会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其他闪光点,让他看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慢慢地,这位家长的焦虑缓解了,他也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二、沟通的技巧——倾听与表达

1.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当家长向我们倾诉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关注,用心去聆听他们的话语、语气和情感。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点头、一句简单的回应,都能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重视。

有一次,一位家长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孩子在家的种种不良行为,情绪非常激动。我没有急于打断她,而是耐心地听她把话说完。在她倾诉的过程中,我不时地表示理解和同情,等她说完后,我才开始和她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那次沟通之后,这位家长对我非常信任,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2.表达的智慧

在表达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做到客观公正,不夸大孩子的问题,也不忽视孩子的优点。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能够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其次,要注重语言的委婉和温和,避免使用生硬、指责的语气。我们可以采用“三明治”沟通法,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再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给予鼓励和期望。

当然面对不同的家长,可以采用不用的沟通方式。

1.对于知识型的家长:我们可以如实向家反映孩子的情况,主动请他们先提出教育的措施和处理的意见,认真倾听。这些家长一般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经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作为班主任应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我们首先都要肯定学生的长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抓住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展开交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肯定中提出要求,要求中透着婉转,让家长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主动地与班主任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们班小许同学就是这个例子,平时都是老人带,大人离婚分开了,平时很少带孩子。记得二年级一次感冒发烧了,要请假回去,写好出门证,让他去校门口等外婆,电话了家长,她的回复是:“我们在家好好的,怎么一去学校就发烧了啊,你怎么能让他一个人去校门口?”这学期一次体育课上,小许和同学拉扯把一个学生的眼镜弄坏了,一开始和家长沟通,她不承认儿子会这样,她的微信回复两长条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甚至觉得老师的立场不公平公正。在面对这长长的消息后,我没有急于和她争辩,而是先表达了我对她的理解。面对突发事件,家长的表现往往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关爱,正是因为拥有家长的关注,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其次我再次明确了偶发事件中孩子不是有意为之的,所以也不必因为这一件小事而特别生气。经这么一沟通铺垫,孩子妈妈的情绪逐渐平缓了很多,不像一开始那样激动。

3.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决不夸大问题,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并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例如我们班的小黄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偶尔和父母生活。家长对他几乎没有任何的要求,对于孩子各门学科的成绩情况,也几乎放任不管。每次学科老师反馈情况时,家长只是淡淡的回复“好的,我知道了。”但是后续依旧对孩子不管不问。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首先,我开始留意小黄在学校里的点滴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闪光点。一次课堂上,小黄主动举手回答了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虽然回答得不算完美,但相较于之前他在课堂上的沉默寡言,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课后,我立刻拿起手机,给小黄家长发了一条信息,详细描述了小黄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并表达了对小黄在学习态度上转变的肯定。

很快,家长回复了,依旧简短:“好的,谢谢老师。”虽然回应依旧冷淡,但我没有气馁。此后,只要小黄有值得表扬之处,如作业书写比之前工整了一些,或是在课间主动帮助同学,我都会及时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黄家长的回复开始有了变化,从简单的“好的”变成了“辛苦老师多费心,我们也会多注意孩子的表现”。看到这样的转变,我知道我的努力有了成效。

接着,我邀请小黄家长来参加班级的一次亲子活动。在活动中,小黄和家长一起参与了多项互动游戏,家长亲眼看到了小黄在团队协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努力。活动结束后,小黄家长主动找到我,眼里满是愧疚与感动。他说:“老师,以前我真的疏忽了孩子,没想到他在学校里有这么多的闪光点。以后我一定会多关心他,不再放任不管了。”

从那之后,小黄家长对小黄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不仅会主动询问小黄的学习情况,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小黄的教育。小黄在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下,整个人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我深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用心引导,那些看似“放任不管”的家长,也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有力支持者。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不能用成绩来否定孩子,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只有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他们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我们班小胖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平时喜欢斤斤计较,不能吃一点亏,经常为了一点点小事和同学闹矛盾,学习上也是懒懒散散,高兴起来做一做,不高兴起来九头牛都拉不过来,为此家长也是头疼难忍,看着瘦弱的妈妈经常看着儿子的状态都想放弃了,记得一开始我会和他讲自己家孩子的经历,首先和他说男孩小学里就是吃亏的,他们和同学交往就是用手打来打去,成熟的晚,我们家男孩也不听话,老惹妈妈生气,其实小胖他很聪明,喜欢做手工,喜欢打扫卫生,看班级第二段延时服务都是他在组织大家打扫,运动会有个扔垒球项目,看他胖,就想着让他参加一下,科技节他喜欢手工制作就让他参加,最后运动会因为他的平时的苦练荣获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科技节也获得了小飞机制作的二等奖。因为他的努力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荣誉,学习也慢慢的有了自信,从默写错一大半到一小半,练习从不及格到及格,最好期末考试成绩均分都超过了八十分以上。

三、分享快乐,成为朋友。

点滴进步,分享给家长,让家长知道我们和他同样的心情,我们也关心受护孩子。和家长成为有共同目标的朋友,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