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预算中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研究
王世堃 戴思程
沈阳龙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沈阳伟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辽宁沈阳 110000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优化设计、建设施工、后期维护保养以及最后拆除等。在各个工程项目阶段中所有内容之间都具有相关关联性,如果某环节出现质量问题的话,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造成企业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在概预算编制中融入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使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
1.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本概念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中,从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到拆除的全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成本。它不仅包括初期的投资成本,还涵盖了操作、维护、以及最终退役的相关费用。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全面性和前瞻性,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更为长远和全面的成本评估视角。
2.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全寿命周期成本由多个部分构成,其中包括:初始投资成本,涵盖土地购置、设计、建设等初期费用;运行维护成本,包括日常操作、维护和修理所需的费用;维修更换成本,指定期或不定期更换设备及结构部件的成本;拆除及回收成本,是项目寿命结束后,拆除建筑物并进行资源回收所产生的费用。这些成本构成了建筑项目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经济周期,强调了成本考量的持续性和动态变化性。
2.3 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的重要性
优化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无谓的开支。在经济压力和环境责任双重推动下,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已成为现代建筑项目管理的必然选择。传统概预算编制方式往往只关注项目初期的直接成本,忽略了后续运营维护等阶段的潜在开销,这种短视行为很可能导致总成本的无谓膨胀。因此,通过精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不仅能够识别和利用节约成本的潜在机会,而且还能预测和控制未来的支出,从而使项目在经济和环境层面上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工程概预算中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策略
1.设计阶段的成本优化
在设计阶段,应通过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工程功能、造价和长期运营成本,确保设计方案具备经济合理性。在具体实施中,可利用价值工程方法,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功能—成本比对,优选性价比最优的设计方案。同时,应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减少非必要的结构复杂性,以降低后续施工及维护成本。
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需贯穿设计全过程。应结合项目所在地气候特点,优化建筑朝向、自然通风及采光设计,以减少后期能耗。此外,可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节能门窗等措施,提高建筑能效。
在材料和技术选择上,应遵循耐久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的综合平衡原则。优选节能型建材,如高强度混凝土、低碳钢材等,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应合理选择装配式建筑技术,减少施工阶段材料浪费及人工成本。
2.施工阶段的成本优化
施工组织优化应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需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结合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人材机资源的高效配置。可采用 BIM 技术模拟施工过程,提前识别设计冲突,减少返工风险。此外,推行精益施工管理模式,减少非增值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在施工工艺改进方面,可应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免模板混凝土等新工艺,以减少现场作业时间和人工消耗。同时,针对关键工序实施质量控制标准化,降低施工缺陷导致的返修费用。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施工成本控制精度的重要手段。可采用物联网传感设备对材料消耗、设备运转及能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施工组织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引入智能施工管理系统,实现成本、进度和质量的动态联动管控。
3.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优化
设施设备管理需遵循全生命周期维护原则,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性维护模式。可运用智能监测系统,对关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提前预判潜在故障,减少突发性维修成本。此外,应制定合理的维护周期,结合使用年限和损耗情况,优化设备更换计划。
能耗优化是运营阶段的重要环节,应优先采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动态调节照明、空调和供暖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可结合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减少外部能源依赖,提高建筑运行的经济性。
维护策略应以成本最低化为目标,建立科学的维护预算编制体系。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以市场化方式优化维护投入,提升建筑整体运营效率。
4.拆除及回收阶段的成本优化
在拆除规划中,应优先采用可逆拆除技术,如模块化拼装拆解,以提高材料回收率。可利用 BIM 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精细分析,提前制定拆除工艺,确保高效回收建筑材料,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资源回收利用策略应以再生建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拆除过程中,可对混凝土、钢材等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并采用粉碎、筛分等技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础或新建筑材料生产。同时,应推动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再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对于环境影响控制,可结合低碳拆除技术,如湿法作业抑尘、噪声屏蔽等措施,减少拆除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合理利用拆除后的土地资源,优化后续开发计划,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优配置。
三、结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决定着建筑工程的经济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从各阶段出发,提出概预算优化路径:设计环节精准控制源头成本,施工环节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运营维护环节智能化提升能效,拆除回收环节强化资源循环利用。优化全寿命周期成本,不仅是管理方式的革新,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需结合数字化工具与政策支持,构建科学高效的成本优化体系,实现建筑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杨文俊.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
[2]郭燕.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与咨询优化路径[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10).
[3]罗宏斌.市政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优化和成本管控探究[J].冶金管理,2023(1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