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房施工中防渗防污染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冬强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400084
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厂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防渗漏与防污染性能备受关注。一旦厂房出现渗漏或污染物泄露,不仅会影响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在工业厂房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污染技术与措施,对于保障工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围绕工业厂房渗漏与污染的成因、防渗防污染技术应用、质量提升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提高工业厂房建设水平、实现清洁生产提供参考。
1 工业厂房渗漏与污染成因分析
1.1 施工设计方案与环境因素
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施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影响防渗防污染效果。设计阶段若未充分考虑厂房所处环境条件、地质特点以及工业生产特性,极易导致防渗防污染设计存在缺陷。例如,对于高地下水位或化学腐蚀性介质较多的区域,设计中若缺乏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厂房投入使用后渗漏与污染问题将难以避免。此外,厂房所处区域的气候条件如降雨量、温差等,也会加剧结构裂缝与渗漏风险。
1.2 材料选用与工艺控制缺陷
防渗防污染材料的选用与施工工艺控制是影响厂房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中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采用劣质或不符合要求的防水卷材、防渗涂料等,必然降低厂房抵御渗漏和污染的能力。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即便施工工艺再精湛,也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渗漏隐患。另一方面,即便选用了优质材料,若施工工序把控不严、工艺流程不规范,同样会埋下渗漏与污染隐患。如防水卷材铺贴不严密、搭接宽度不足,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二次施工衔接处理不当等,都可能诱发裂缝或孔洞,为渗漏提供通道[1]。
1.3 施工管理与质量监督不足
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与质量监督的缺失,是导致渗漏污染问题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一些施工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场管控不到位,对防渗防污染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关键工序把控不严,隐患排查流于形式。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操作人员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使得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监管缺位,质量监督流于形式,致使施工单位失去外部监督的制约,防渗防污染质量更无从保障。
2 防渗防污染技术在工业厂房施工环节的应用
2.1 基础工程中的防渗防污染技术
工业厂房基础工程是防渗防污染的首要环节,需通过合理的设计选型、科学的材料选用与严谨的施工工艺确保基础的防渗性能。在基础防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厂房所处地质条件,针对高地下水位区域采用高标号抗渗混凝土,设置中埋式外贴式复合防水层。如遇特殊土质还需辅以防水底板、防渗插槽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防水材料选用上,应采用与混凝土相容性良好、耐久性优异的新型防水卷材、涂料,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防水层厚度、涂抹面积满足设计要求,卷材搭接宽度不低于120mm。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是决定基础防渗能力的关键工序,应优选高性能减水剂、防水剂等外加剂,控制水灰比在 0.4 以下,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浇筑过程中应连续作业,并采用平仓法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 450mm 内,间歇时间不超过 2 小时[2]。混凝土终凝前应覆盖洒水养护,并持续 7d 以上,养护期间气温应维持在 5℃-35℃,相对湿度不低于 95% 。
基础缝隙处理是防止污染物渗漏的重要手段。施工缝、沉降缝等应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并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等耐腐蚀材料进行嵌缝填充。基础与地上结构的衔接处应增设附加防水层,卷材收头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 300mm 以上。对于管线穿越、预留洞口等易发生渗漏的节点,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止水环等进行加强处理,确保基础整体的防渗防污染能力。
2.2 主体结构防渗防污染施工要点
主体结构施工是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的核心环节,应从混凝土施工、结构缝防渗到后浇带防水等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沉降缝是渗漏的高发区域,应在缝面凿毛清理基础上涂刷基层处理剂,设置背衬材料和嵌缝密封条,缝宽控制在 20mm 左右,密封材料厚度不低于 25mm。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中掺量缓释防水剂,掺量宜为 8%-12% ,并合理选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3]。大体积混凝土还需通过二次振捣、洒水降温、内部通水养护等工艺降低裂缝风险。
结构阶段还应加强后浇带的防渗设计与施工。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 5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 30mm,浇筑前应凿毛、冲洗、湿润基面,并在两侧设置止水钢板。浇筑时应连续作业,间歇时间不超过 2h,并控制升层速度不超过 2m/h ,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养护。后浇带与现浇结构的衔接处应设置附加防水层,采用柔性防水材料收头。对于变形缝、施工缝等部位可在防水层上增设金属盖板,预埋紧固件并采用弹性材料填充,提高结构防渗能力。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还应重视预埋件、管线开洞等细部节点的防渗处理。预埋件周边应增大保护层厚度,并在防水层上增设附加层。管线洞口应采用防水套管和环氧砂浆填塞密实,管线与套管的缝隙应采用发泡胶填充。对于易发生污染的场所还应在主体结构内侧增设防腐蚀涂层,延缓结构功能退化。
2.3 屋面与外墙防渗防污染关键技术 屋面和外墙是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的重点区域,应采取整体设计、分区施工、细部增强的策略提升防护能力。屋面防渗应优化找坡设计,采用多向流水坡度,坡度不小于 3% ,并在屋脊、天沟等部位设置附加防水层。屋面避免采用平屋面设计,檐口高度不小于
150mm,穿屋面管道周边应设置高出屋面 50mm 的防水堰。屋面防水材料应根据厂房所处气候条件与使用功能进行选择,常用材料有三元乙丙橡胶卷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等,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外墙防渗应从基层处理、防水涂料选用到施工工艺控制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外墙找平应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粉刷层厚不低于 20mm。防水涂料应选用柔韧性好、耐候性强的材料,如聚氨酯涂料、弹性水泥基涂料等,涂层厚度不低于 1.5mm 。涂刷施工应分层进行,每层涂刷间隔不超过 24h,涂刷方向应交错进行。外墙防水层与屋面、门窗等部位还应采用附加防水措施进行搭接密封。
屋面与外墙的裂缝控制也是防渗防污染的重要手段。应合理控制结构跨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并通过后浇带、施工缝等设置减少温度应力裂缝。针对易开裂部位可预铺防裂贴,增加抗裂性能。外墙阴阳角、空调板等薄弱部位可增设附加防水层,提高防渗能力。对于难以避免的细小裂缝,可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灌浆修复,必要时还需进行表面封闭和柔性防水涂层处理。通过在屋面与外墙的设计、施工、养护、修缮中落实防渗防污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厂房渗漏风险。
3 提升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施工质量的策
3.1 科学优化防渗防污染设计方案
提升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施工质量的首要策略是优化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勘察,了解厂房选址的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特点等,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针对高地下水位、强腐蚀性介质等不利因素,设计中应强化基础防水、预置防腐蚀涂层等措施。在屋面、外墙等部位合理设置泄水坡度,优化排水系统布置。同时应完善设计图纸深度,细化防渗节点做法,为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在施工图审查中,应邀请防水专家进行会审,通过设计优化把控防渗防污染的源头。
3.2 合理选用新型防水防渗材料
科学选用新型防水防渗材料是提升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的有力抓手。材料选用应立足工程所处环境条件与建设标准,优选高性能、耐久性好的新型材料。如采用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取代传统沥青基卷材,其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抗穿刺性能、耐根穿刺性能,搭接接缝采用热熔法粘结,接缝强度高、整体性好,抗渗漏能力强。针对混凝土防水可选用内掺式防水剂,常用材料有晶体防水剂、膨胀型防水剂等,通过填充混凝土毛细孔、结晶反应生成难溶物质,提高混凝土抗渗性。针对污染腐蚀环境可采用新型环氧类、聚氨酯类防腐涂料,其耐酸碱性、抗渗透性能好,涂层柔韧、抗裂性强。同时应加强材料进场验收,控制材料质量,确保防渗防污染效果。
3.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与工艺管理
施工过程控制与工艺管理是确保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防渗防污染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质量控制点等,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交底。在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结构防水、细部节点处理等关键工序应专人旁站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如针对后浇带防水,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 160-220mm ,采用平仓法连续浇筑,振捣时每处不少于 5000次/min,养护时洒水量不低于 2L/(m2∙h). 。同时应加大防渗防污染施工的见证取样和检测评定力度,坚持事前控制、过程跟踪、事后检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4]。在实体检验中,应采用蓄水试验、雨水现场透水试验等方法检验防水效果,采用探地雷达、红外热像等无损检测手段评估渗漏风险,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4 建立完善的防渗防污染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是提升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制定严格的防渗防污染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将防渗防污染质量要求纳入施工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条款,强化事前约束。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监理旁站、见证取样频次,开展质量飞检和专项检查,并定期进行第三方评估,形成多层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网络。同时应完善奖惩机制,将防渗防污染质量与工程款拨付、信用评价挂钩,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针对渗漏污染事故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控制污染扩散,减小事故损失。从体制机制层面为提升防渗防污染施工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厂房使用需求和环境因素,优化防渗防污染设计方案;施工者应科学选材,强化过程控制和工艺管理,确保防渗防污染措施落到实处;管理者应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验的闭环管理机制。只有多方联动,才能有效提升工业厂房防渗防污染施工水平。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探索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为工业厂房的绿色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泽, 欧阳显, 付城. 工业厂房施工中防渗防污染技术的应用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16):169-171.
[2]刘磊.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J].工程建设(维泽科技),2020,3(09):105-107.
[3]张建国,张志刚.论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3):76-76.
[4] 欧 阳 群 泽 . 工 业 与 民 用 建 筑 施 工 中 防 水 防 渗 技 术 的 应 用 [J]. 现 代 物 业 ( 中 旬刊),2018,17(11):20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