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营养干预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护理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

李小均

乐山市市中区中医院

主管护师

高龄导致骨质流失、骨密度下降,轻微动作甚至咳嗽即可引发骨折。骨折后机体启动修复需长期卧床,易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营养吸收不良(因肠胃功能弱)。此营养不良会延缓康复,形成恶性循环。临床常规护理虽在复位止痛、生活照料有效,却常忽视营养管理。蛋白质、钙、磷是构建骨胶原和框架的基础,维生素 D 则促进钙吸收利用,精准作用于骨骼。缺乏或失衡会导致愈合困难甚至再骨折。因此,对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重点增加蛋白质、钙、磷、VD 等)至关重要,是促进愈合、打破循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录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院内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中,筛选 94 例调研对象,随机分为 2组,各 47 例,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观察组,研究开始时间为 2024 年 01 月,研究结束时间为 2024年 12 月。参照组,计入男性数量为 16 例,计入女性数量为 31 例,年龄 48—74 岁,均值 (61.23±10.58) )岁。观察组中,计入男性数量为 18 例,计入女性数量为 29 例,年龄 46—75 岁,均值( ⋅60.54±12.37⋅ )岁。分组资料差异性较小( (P>0.05) )。

1.2 方法

均基于外科手术疗法下,对观察组、参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同时,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以碳酸钙 D3 片补充,并予以患者地舒单抗、降钙素等药物应用,达到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

1.2.1 参照组

健康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图文手册、展板和面对面交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原因、治疗、康复过程和长期卧床风险,提高依从性。

用药督导:严密监测碳酸钙 D3 片、地舒单抗、降钙素等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反应及生命体征。尤其关注地舒单抗注射部位,发现红肿剧痛立即上报处理。

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视频辅助):

术后早期:指导进行简单下肢运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术后中期:逐步指导关节运动和负重锻炼。患者参照视频在病房自主练习,护士每日巡视检查动作规范性并给予鼓励。

并发症预防:

定期翻身、拍背促排痰,防肺部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防压疮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疼痛,定期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DVT),及时干预。

1.2.2 观察组

执行常规康复护理(同上)+营养干预程序:(1)增加蛋白摄入量:指导患者依据 1:1,或者是1:1.5 的比例,摄入动物、植物蛋白,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比常规需求多出 60g-80g ( 10%-15% )。对于动物蛋白的摄入,可以从奶制品、蛋类以及鱼类等食物中获取,每天早餐可食用鸡蛋(1 个)、牛奶(1 杯);午晚餐,则可以食用鸡肉以及鱼肉等食物。对于植物蛋白的摄入,可以从坚果类、豆制品、豆类等食物中获取,午餐、晚餐可以食用豆腐、杏仁等食物;从而满足机体内蛋白质种类的丰富与平衡,这样才能保证骨折的愈合和身体功能的恢复。(2)增加钙、磷摄入量:指导患者每天应确保摄入牛奶或豆浆,大概 500ml,同时确保每天 1200mg 的钙质补充;可建议汉字多吃五谷杂粮,以补充磷,早餐可以吃麦片,中午可以吃糙米,这样有利于钙和磷的结合,进一步增强骨骼矿化。(3)多吃新鲜蔬果: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譬如胡萝卜、绿叶蔬菜等,其中猕猴桃以及橙子等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 C 较为丰富,能够很好地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像菠菜、西蓝花等绿叶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 K 较为丰富,有助于促进钙沉积。建议病人每天摄入多种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做果蔬沙拉、蔬菜汤等,以增加胃口,从而满足身体对各种维生素的需求。

1.3 指标观察

观察比较营养指标水平、骨密度、血钙/血磷水平、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6.0 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 (%) 描述,以Χ2 实施检验;计量数据:( 表达,t 检验。 P<0.05 ,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水平

经评定提示:观察组相比参照组,干预后机体营养指标水平明显较高 (P>0.05) )。见表 1:表 1 营养指标水平(

2.2 骨密度、血钙/血磷水平

经由相应的评定显示:观察组与参照组相比,干预后骨密度、血钙水平明显更高( P<0.05 )。见表 2:

表 2 骨密度、血钙/血磷水平(

2.3 运动功能

经由相应的评定显示:干预前,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 (41.10±6.26) 分、( 23.20± 4.63)分,总分为( 65.40±6.50⟩ )分;参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 42.78±6.33 )分、(22.74±5.02⟩ )分,总分为 (65.63±6.07) 分;差异不显著(t=1.294、0.462、0.177,P=0.199、0.645、0.860)。干预后,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 55.55±5.74⟩ )分、( 31.14±3.00⟩ )分,总分为( 85.58± 5.85)分;参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 ⟨51.16±6.04⟩ )分、( (28.15±4.73) )分,总分为(78.10±7.30) )分;差异显著(t=3.612、3.118、5.482,P=0.001、0.002、0.000)。

2.4 生活质量

经由相应的评定显示:干预前,观察组社会/躯体/角色/认知功能评分为:( 67.24±4.54⟩ )分、(65.24±4.26) )分、 (66.87±4.74) )分、 (66.76±4.00) )分;参照组社会/躯体/角色/认知功能评分为:(67.21±5.01) )分、( (65.11±3.45) 分、 (66.10±4.12) )分、( (66.21±3.04) )分;差异不显著(t=0.030、0.163、0.841、0.751, P=0.976 、0.871、0.403、0.45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躯体/角色/认知功能评分为:( ⟨81.66±4.78⟩ )分、( 81.43±3.73⟩ )分、( 82.13±5.02; )分、( 81.56±4.75⟩ )分;参照组社会/躯体/角色/认知功能评分为:( 76.26±4.71; )分、( (75.31±3.25) )分、( (74.66±3.73) )分、( (74.43±3.45) )分;差异显著(t=5.517、8.481、8.189、8.326,P=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老龄化加剧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多,术后营养不良(如活动能力下降致消化功能减弱)是骨折愈合不良的重要风险因素。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 47 例观察组患者加强营养干预:在正常日需基础上提升蛋白质摄入 10%-15% 至 60-80 克,以改善骨质同时避免肝肾负担;并补充钙磷、维生素(特别是促骨发育的 A 和促钙吸收的 D)及微量元素。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腰椎骨密度、血钙水平显著改善(P<0.05),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P<0.05) 。表明营养干预(尤其是优化蛋白及关键营养素摄入)可有效加速骨折愈合、改善骨骼健康并提升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水艳,江招云.分析聚焦解决模式联合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6):1249-1251.

[2]李明慧,袁斐.观察聚焦解决模式联合营养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2065-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