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佤族文化元素(崖画)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紫玉

临沧市农业学校 云南临沧 677000

一、引言

佤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沧源崖画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将佤族崖画元素引入中职舞蹈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在实践中体会佤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同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佤族崖画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沧源崖画生动描绘了佤族古代的生活场景、宗教信仰和生产活动。其线条简洁、形象生动,充满了原始的艺术魅力。这些崖画反映了佤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神灵的崇拜,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1]。

三、以沧源崖画为灵感的佤族舞蹈即兴创编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沧源崖画作为佤族古老文化的生动展现,将其融入舞蹈创编,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践行[2]。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通过深入挖掘沧源崖画所蕴含的佤族文化元素,并将之转化为舞蹈动作,让学生们在即兴创编过程中触摸到民族文化的脉络,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使民族文化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对于舞蹈教学本身而言,这种即兴创编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他们突破传统舞蹈学习的局限,依据崖画所呈现的独特画面,如祭祀、狩猎、生产生活等场景,自由发挥想象,为舞蹈注入新的活力。这符合总书记对于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有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舞蹈艺术人才,同时也让中职舞蹈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瑰宝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使民族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四、佤族文化元素(崖画)在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以《佤族舞蹈即兴创编——以沧源崖画为灵感》为列

(⟶) 课前准备

1、深入了解课程,精准把握学习需要

舞蹈创编是舞蹈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舞蹈综合素养的关键部分。本节课是以佤族舞蹈创编为主,佤族舞蹈是佤族文化的载体、是传承佤文化的关键路径,承载着边疆少数民族的情感与记忆。通过创编佤族舞蹈,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豪与热爱,进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深入剖析学情,明晰学生主体特征。

本次授课对象为幼儿保育专业3 年级学生

学生知识能力现状:学生有两年的舞蹈学习基础、已学习幼儿舞蹈创编,对舞蹈创编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舞蹈模仿能力、身体控制能力和一定的合作能力完成佤族舞蹈即兴创编。在进行本次课之前,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佤族舞蹈基本动作,清楚佤族舞蹈特点,了解佤族文化。

学习态度: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较之前的学期更加明确和务实。多数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能积极参与实践课程。少部分学生缺少主动性、参与性,学习较为被动。

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倾向。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或技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选择退缩。相反,简单轻松的内容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对于感兴趣的领域,学习积极性高涨;而对于那些无法唤起兴趣的部分,则缺乏学习动力。总之学习上兴趣性、懒惰化突出。

3、创新教法学法,适配学生学习路径

抛锚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用了以抛锚式教学法为主,以游戏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为辅的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模仿法、体验感悟法的学法[3]。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赏、创、演”,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赏崖画、第二部分:创“崖画”、第三部分:演崖画,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将教学层层推进,前后照应,目的让课堂活起来,学生思维动起来[4]。

第一部分 赏崖画环节一:创设情境

在多媒体上播放崖画图片,讲述沧源崖画历史文化。然后播放佤族音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感聆听音乐、感受氛围,想象自己就身处崖画场景中。创设佤族舞蹈创编教学环境,启发学生了解动作节奏与舞蹈风格[5]。第二部分 创“崖画”

环节二:确定问题

向同学们抛出问题,确定方向。1.崖画场景景人物姿态其与佤族舞蹈之间的联系?2.如何模仿崖画造型 ?3.如何从造型发展成舞句?4.如何从舞句发展成舞段?

环节三:自主探究学习:

让同学们自主思考崖画场景中人物姿态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一。

根据崖画图片中人物的姿态模仿出佤族舞蹈造型。播放一段佤族音乐,让同学把模仿的佤族造型依次、轮流做出来,进行造型接龙游戏。通过造型接龙游戏提升造型模仿能力,解决问题二。

解决问题三:造型到舞句的创编。示范、讲解造型到舞句的创编:从一个造型出发通过改变身体的某一部位的位置或动态来过渡到下一个造型,将造型连贯起来就形成舞句。让同学们将前面模仿的造型进行动态连接创编出舞句。

第三部分 演“崖画”

环节四:小组学习

分组。确定每组的创编场景,和每个场景相对应的音乐,每组进行讨论。每个同学根据场景创偏出一个八拍的舞句,将每个同学的舞句进行连接、重组加上空间处理和队形形成舞段。解决问题四:完成舞句到舞段的创编。

每组将创编舞段合上音乐,表演出来。

环节五:效果评价

根据文化元素、动作创编、表现力、团队协作、音乐搭配五个方面进行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完成现场评

价:

课后拓展:

课后查阅更多关于沧源崖画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将崖画舞蹈元素深入融入到新的佤族舞蹈创编中,每组创编出不少于2 分钟的佤族舞蹈,下次课检查。

(三)教学反思六、结论

通过将佤族文化元素(崖画)应用于中职舞蹈教学中的《佤族舞蹈即兴创编——以沧源崖画为灵感》实践,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创造力、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力方面的显著提升[6]。这一教学方法为中职舞蹈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的舞蹈人才,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珺.云南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初探与实践[D].云南艺术学院,2021.0034

[2] 颜 晓 峰 . “ 中 国 之 治 ” 与 坚 定 “ 四 个 自 信 ” [J]. 思 想 理 论 教 育 ,2020,(01):17-23.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0.01.003.

[3] 李惠君,苏自红. 中央民族大学佤族舞蹈课程“ 五点环线” 模式的创建[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03):123-130.

[4]朱明明.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 风课程的教育价值及运用[J].尚舞,2021,(11):126-127.[1]张海燕.在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体育舞蹈活动的探索[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1,(04):31-32.

[5]贺金坤.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24,(30):158-16

[6]王世章.现代审美视角下民族舞蹈的创作性传承研究[J].文化学刊,2024,(09):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