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场景组网优化
朱文秀 钮杰
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引言
工业互联网场景具有多个特征,传统组网方式难以满足其差异化需求。5G 网络虽然具备技术优势,但在实际部署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构建面向工业互联网的 5G 优化组网方案,需要突破关键技术,实现生产业务与网络性能的最佳匹配。
15G 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概述
5G 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采用云边端协同的新型体系架构,在云端构建集中管控平台实现全网资源调度和业务编排,边缘层部署分布式 MEC 节点提供低时延计算能力,终端层通过 5G 基站实现海量设备接入,核心网采用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架构,将 UPF 下沉至工业园区实现数据本地分流,网络切片技术为不同工业应用创建端到端虚拟专网,TSN 时间敏感网络保障运动控制等关键业务确定性传输,通过能力开放平台实现第三方应用灵活调用网络服务,控制面采用微服务化设计提升系统弹性,数据面支持灵活分流策略实现业务流量优化,整体架构遵循服务化设计原则,各功能组件通过标准接口实现松耦合交互,具备水平扩展能力,针对工业环境特点强化设备防护等级和网络可靠性设计,采用冗余部署和快速自愈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为工业互联网提供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的通信基础支撑。
2 基于 5G 的工业互联网组网优化策略
2.1 网络拓扑结构优化策略
工业互联网组网需要根据生产场景特点设计差异化拓扑方案,离散制造采用分层星型拓扑,在设备密集区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本地处理,连续生产场景构建双环冗余架构,关键节点间建立多条物理链路确保可靠性,基于 SDN 技术实现拓扑智能重构,通过集中控制器动态调整网络连接关系,开发拓扑感知的流量调度算法,为时延敏感业务预留专用传输通道,针对移动机器人等移动设备,设计动态接入点切换机制,实时优化无线覆盖范围,在物理部署上考虑厂房结构和设备布局,采用定向天线和微基站组合方案降低多径干扰,建立拓扑性能评估模型,定期优化节点位置和连接方式,预留足够的端口资源和升级空间,支持未来业务扩展和设备增补,通过拓扑优化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业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2.2 频谱资源分配优化方案
工业场景频谱管理需要兼顾效率与可靠性,采用授权频段保障关键业务,非授权频段补充容量需求,构建多层频谱使用架构,核心控制业务独占专用频段,普通数据业务共享公共资源池,开发智能频谱分配引擎,实时监测各频段质量动态调整工作频点,针对不同业务需求配置差异化参数,运动控制业务采用大子载波间隔配置降低时延,视频监控选择更宽连续带宽提升吞吐量,实施三维空间复用策略,通过波束赋形和 MassiveMIMO 技术提升频谱利用率,建立频谱效能评估体系,定期优化分配策略和参数配置,预留应急通信频段,在干扰突增时保障基本通信能力,设计频谱共享机制,支持不同厂区间的动态协调使用,通过精细化频谱管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工业互联网多样化业务需求。
2.3 网络安全保障优化措施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需构建端到端防御体系,接入层实施多因子认证和设备行为画像,精确识别非法终端接入,网络层部署软件定义边界技术,按业务流特征实施微隔离和细粒度访问控制,应用层采用动态权限管理,基于上下文环境实时调整访问策略,优化工业协议安全增强方案,在传统加密基础上引入轻量级完整性保护机制,平衡安全性与实时性要求,建立威胁情报共享平台,实现跨企业安全协同防御,开发工业协议深度解析引擎,精准检测异常指令和参数篡改,实施自动化安全配置核查,持续验证防护策略有效性,构建安全能力开放接口,将防护功能以服务形式提供给业务系统调用,设计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实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通过多层次立体防护确保工业互联网安全可靠运行。
3 基于 5G 的工业互联网场景组网技术发展趋势
3.1 应对痛点的研发策略与技术攻关
未来技术研发将聚焦工业场景特殊需求,重点突破确定性网络传输技术,开发新型时敏调度算法和资源预留机制,解决多业务并发时的资源竞争问题,深入研究超高可靠通信方案,通过多链路聚合和智能切换提升传输稳定性,攻克复杂工业环境下的抗干扰传输难题,优化信号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方案,提升恶劣环境下的通信可靠性,开发轻量级工业通信协议栈,降低终端功耗和实现成本,研究 AI 赋能的网络自治技术,实现故障预测和智能修复,探索数字孪生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构建虚实结合的网络验证环境,推动新型工业网络架构创新,研究算力网络和存算一体等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应用,这些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 5G 工业互联网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智能制造提供更强大的网络支撑。
3.2 品类形态多样化与融合深度深化
工业互联网组网技术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工业领域形成差异化解决方案,流程工业重点发展防爆型网络设备和本安型组网方案,离散制造侧重柔性可重构网络架构和智能物流通信系统,装备制造业探索高精度时间同步和运动控制网络技术,同时推进网络与生产系统的深度融合,将网络质量指标纳入生产控制闭环,实现网络资源配置与生产节拍的动态匹配,开发新型工业融合网关,实现多协议转换和边缘智能处理,推动网络管理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度集成,形成统一运维界面,探索网络即服务(NaaS)新模式,将网络能力封装为标准服务供生产系统调用,这种深度融合将催生新型工业应用场景和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变革。
3.3 智能化发展与云化趋势显现
网络智能化将成为核心发展方向,基于深度学习实现业务流量的精准预测和主动资源调配,开发自优化网络算法,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网络功能全面云化转型,采用容器化技术实现快速部署和弹性扩缩容,构建工业网络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和优化决策,探索区块链在设备认证和数据交换中的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可信水平,研究意图驱动网络技术,将高级业务需求自动转换为网络配置,开发网络知识图谱,实现故障根因分析和智能处置,推动 AI 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网络运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些智能化云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提升网络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智能、更灵活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
结束语
5G 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制造业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创新组网架构和优化技术,5G 网络能够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多样化业务需求,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网络智能化、服务定制化方向,构建更加高效可靠的工业网络环境,为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参考文献
[1]李坤平,庄存波,刘检华.工业智联网——面向智慧工业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19.
[2]孙军涛,胡斌,贺文涛,钱文轩.面向工业互联网的 5G 空口双发选收技术应用研究[J].电信科学,1-9.
[3]林野,杨世祺,郑迪,林志伟.基于 5G+ 工业互联网光伏智造智维协同创新云平台[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5,(05):164-166+177.
[4]鲁毅.卫星互联网与地面 5G 网络融合通信技术探讨[J].中国宽带,2025,21(05):13-15.
[5]朱能裕.基于 5G 的工业互联网场景组网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