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家园社协同育人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策略

作者

曹立春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八幼儿园 71900

关词键:家园社协同;劳动教育;幼儿教育一、明确三方主体责任,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家庭作为幼儿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其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家长,在幼儿的劳动教育中,要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活动融入到生活中,寓教于乐,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体素质水平,设计新鲜有趣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餐具、垃圾分类等,在家庭中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1];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要与孩子共同投入到劳动过程中,为幼儿树立起劳动榜样,增进情感交流,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劳动的习惯。另外,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向教师及时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劳动表现情况,帮助教师及时更新改进劳动教育策略,从而实现家园教育的双向互动。

幼儿园应在教育幼儿方面发挥先锋领导作用,以其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制定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劳动教育方案与内容。首先,园方可以先召集家长进行专业的教学培训,以座谈会、教学讲座的方式,以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武装自己,让其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2];其次,教师作为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关键,园方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也应在具体劳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最后,幼儿园的劳动教学不应局限于园区内,要积极与社区、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争取更多的劳动教育资源,拓展幼儿劳动教育内容。

社会各方要加大对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为幼儿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搭建劳动教育支持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劳动教育所需的现实物质条件,如社区菜园农场、牧场等,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机构如科学馆、图书馆等要为幼儿劳动教育设计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政府机关要完善幼儿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幼儿发展建立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二、整合教育内容资源,实现生活化教育

立足于幼儿认知实际,幼儿园应围绕幼儿的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劳动”的教学活动内容,使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劳动活动,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比如,可以从幼儿喜闻乐见的四季变化中,讲解耕种劳作等活动,像春天种植作物,秋天收获果实等,根据幼儿的不同爱好,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劳动活动,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需求。

家长应整合在家庭中的劳动资源,在生活化的角度,把劳动教育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比如,在早午晚餐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幼儿参与到饭菜的各个准备环节,如煮饭、洗菜、收拾碗筷等;在日常活动中,要让幼儿参与到整理床铺衣物、打扫卫生、垃圾分类等活动。以贴近于生活的劳动实践活动,幼儿可以深刻感受到劳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社会上存在众多的机构可以为幼儿的劳动教育提供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与教育内容,可以极大提高幼儿的实际劳动体验。如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公园的环境保护、深入养老院关爱老人等公益活动,让幼儿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去到农场、植物园中进行参观与劳动,幼儿可以体验农作物从生长收获到端上餐桌的过程,能够从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粮食的可贵,可以让幼儿从小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让幼儿参与到环卫爷爷马路上打扫卫生的劳动中,可以使其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更能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3]。通过参与到社会中丰富多彩的劳动环节中,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并丰富幼儿劳动教育内容。

三、创新教育实施方式,提升教育互动性

基于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在对其劳动教育时,应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学活动,让幼儿广泛的参与其中,提升幼儿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例如,可以对幼儿设计小组劳动活动,使幼儿在共同为了一个目标的劳动过程中,培养幼儿分工合作的意识;组织幼儿参与到每天的值日中,通过分组安排幼儿每日的值日活动,培养其责任感与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记录幼儿的劳动活动与思维成长轨迹,以便更好的施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

家庭要为幼儿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同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在尊重幼儿的意愿下,为幼儿的劳动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坚持在劳动教育中采取“鼓励+引导”的方针,让幼儿可以充分的融入到劳动教育活动中。例如,可以给幼儿设置叠衣服的任务,家长可以教幼儿叠衣服的正确方式,让幼儿通过不断实践去掌握高效又美观的叠衣手法,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幼儿信心,肯定幼儿在其中取得的进步,提高幼儿的劳动积极性。社会机构要为幼儿劳动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形式与物质条件,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活动,拓宽幼儿的社会劳动体验。例如,可以针对幼儿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主题活动,如“社区活动嘉年华”、“小小劳动者”等同时设置相关的奖品,通过与父母的相互协作获得奖品,增进亲子关系,加深对劳动内涵的理解,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理念。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全面发展

要构建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教育性。在幼儿日常劳动教育中,教师要记录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等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同时,幼儿园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定期开展幼儿园与家长间的研讨会,掌握幼儿在家中的劳动教育中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问题及时与家长协商反馈[4]。幼儿在参与社会机构的劳动后,教师可以从机构中获悉幼儿的劳动表现等评价反馈。从而形成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通过深入观察记录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态度、劳动过程与问题解决率等指标的分析,对其完成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幼儿完成劳动后的效率差异的分析,可以针对个体实施相应的策略,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幼儿间的不同,使其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实现发展性评价。根据幼儿间的评价成果差异,教师可以优化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幼儿的劳动意识与能力。利用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更加优化劳动策略。教师可以根据从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三方面反馈的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家园社协同育人的幼儿劳动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劳动意识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社协同育人是提升幼儿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应树立起协同育人的理念,加强沟通合作,为幼儿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活化劳动教育环境,丰富劳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让幼儿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能培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良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幼儿劳动教育质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蔡诗怡.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的价值、特性及优化路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5,(06):58-60.

[2] 韩娇 娇. 关 于新时 代下 幼儿 劳动教 育的 实践[J]. 试 题与研究,2025,(18):105-107.

[3]杨亚民,高艳玲.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4):30-30.

[4]王京华.家校社协同育人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新样态[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