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作者

荆锋 田伟

山东云筑宇宏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关键部分,管理水平直接左右着工程质量、工期的达成和成本的有效管理。跟着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建筑项目承受的管理难度与质量挑战不断上扬。施工质量既关联到建筑物的安全又影响其使用寿命,还会波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企业信誉。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存在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1.1 确保建筑工程安全与功能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领域,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完善性,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严格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可以确保建筑物的耐用性、稳固性以及适应各类环境条件的能力,从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防灾减灾、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等方面,标准化可以让建造者面对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应变能力。而建筑的功能性能还涉及到生态效益、能源利用、消防安全、无障碍环境等维度。

1.2 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可使得工程质量控制过程科学化、系统化,大幅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其涵盖了从材料选取、设计方案到施工操作各个环节,每一项均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杜绝任何安全隐患或功能缺陷的风险点,有效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事故,从而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环保型、节能型建材的标准普及,以及低碳施工技术的应用标准化,共同推进了绿色建筑的兴起,标准化不仅使行业技术创新,还提高了建筑产品和服务的内在价值,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引导企业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3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在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中,以预防为前提,规避了因建筑质量低下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损失,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进步。从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推广到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标准化的实施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这种对建筑质量严格要求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消减因建筑缺陷导致的潜在安全隐患,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还可以提升社会公共利益。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一些建筑项目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制度,导致工作流程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现有的管理制度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容易造成管理盲区和执行不到位。如有些项目在合同管理、变更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制度漏洞,未能建立健全的规范和流程。这种情况不仅导致工程进度的延误,还可能引发质量问题,进而对项目的整体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2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左右着施工工艺的执行效果与工程质量。然而,诸多施工现场面临管理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困境。部分管理人员未接受系统培训,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水平不高,致使施工期间标准操作未获严格落实,工艺流程盲目变动,引发质量风险的上扬。此外,管理人员对安全、质量重视程度欠佳,很难马上发现且纠正现场存在的隐患,影响到整体施工的质量水平,优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点。

2.3 材料质量不稳定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稳定时,将直接对施工过程及最终工程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以防水材料为例,若其质量不佳,将直接导致防水工程的功能受损,进而引发渗漏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同样,砂浆作为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材料,若其质量不稳定,可能导致装饰层出现裂缝和起壳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的美观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关。从采购、检验到使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从而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工程管理规范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根据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工程管理规程,包括项目启动、设计审批、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这些规范应当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流程和标准,确保所有参与方在相同的框架下工作。还应定期对现有规范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和技术进步。如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和施工方法的创新,原有的管理规范需要调整和补充,以保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系统化的管理规范,提高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2 强化人员培训与责任落实

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责任意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很大。为此,需对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实施系统培训强化,涉及新技术、新型工艺以及质量安全相关规范,增进他们的专业技能及现场应急处置本领。培训宜突出理论跟实践相统一,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实战等手段提高培训质量。要清晰阐明各岗位的职责,把责任分工进行细化,保障各个环节都有专门人员承担。创建周全的责任追究体系,就施工进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人员担责,深化责任认同感,引导管理与操作走向规范化。经由持续培训及责任落实起来,提升全员对质量的敏感度,构建全员踊跃讲质量、主动抓质量的良好环境,从而有力提升施工质量及安全层面。

3.3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领域,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能。因此,严格材料质量控制是预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重要保障。施工单位作为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必须建立健全的材料采购、检测和运输、存放管理制度。在采购环节,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稳定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建筑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定期对其提供的材料进行质量抽查和评估,确保其提供的材料质量稳定可靠。在检测和运输、存放环节,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流程,对建筑材料进行定期检测。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防止其被用于工程施工中。同时,要加强材料的运输和存放管理,确保材料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不受损坏和变质,保持其原有的质量和性能。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追溯机制。一旦材料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和补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提出一系列的方法策略。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将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燕洁.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2):64-66.

[2]郑捷.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J].居业,2023(02):157-159.

[3]陆耀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探究[J].中华建设,2022(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