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谭启龙

辽宁省抚顺市 113000 身份证号:210423199009060015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无法得到保证。只有利用科学的工艺与技术,才能够使得工程施工符合基础的设计要求,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混凝土浇筑技术也因此受到了重视,能够对建筑工程起到实质性的完善作用,真正降低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

1 混凝土浇筑技术相关概述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环节,对整个工程的稳固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技术要求极为严格。在浇筑前,施工人员不仅要检查模板的稳固性、平整度和尺寸精度,确保模板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同时还要准备模板材料,如木板、钢板或塑料板等,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精确的组装和固定。在浇筑过程中,坍落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填充性,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和强度。因此,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合理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另外,对于泵送混凝土浇筑,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指定的顺序进行,避免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离析、堵塞等问题。总之,混凝土浇筑技术不仅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能,还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技术要求,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工作也属于混凝土浇筑工艺的一部分,通过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够为后续的建筑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需要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并注重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也要注重结合实际的施工计划和要求,对施工原材料的采购和运输进行安排,为施工做准备。第二,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这一方面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性能良好,足够安全可靠。相关工作人员还需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维修记录进行保养和维修,让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施工的备用设备也属于重点检查内容,确保其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避免施工进度受到影响。第三,施工环境的准备工作。施工环境的准备主要是对施工环境进行相应的评估,能够明确施工现场的水文情况和地形地貌等,预测施工环境可能存在的风险或问题,从而制定各种预防性措施,为后续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准备。

2.2 搅拌与运输

第一,搅拌。混凝土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以确保搅拌均匀。搅拌时间根据搅拌机类型、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等确定,一般 ⩾90s 。例如,对于坍落度为 3~5cm 的混凝土,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为 2~3min 。搅拌时严格按照配合比准确计量原材料,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的计量误差 ⩽±1% ,骨料计量误差≤ ±2% 。第二,运输。混凝土运输采用专用搅拌运输车,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和易性。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离析、坍落度损失过大。对于长距离运输或高温天气,可采取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对运输车罐体进行遮阳降温等。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定值,一般在 90min 以内,当气温高于 25°C 时,应 ⩽60min 。

2.3 浇筑施工方法

2.3.1 斜面分层浇筑法

斜面分层浇筑法专为结构长度较长且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的建筑工程而设计。通过将整个浇筑区域依照特定斜面角度进行分层,每层厚度稳定在

300 至 500mm ,从低端逐步向上推进浇筑作业。以大型输水管道工程为例,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施工速度。由于是斜面分层,混凝土可以沿着斜面连续浇筑,减少了施工缝的产生,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但它也存在一定挑战,那就是对混凝土浇筑坡度的精准控制。若坡度设置不当,混凝土容易出现流淌现象,导致浇筑厚度不均匀,影响结构强度。施工人员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确的测量仪器,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气温、振捣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合适的浇筑坡度。在浇筑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混凝土的流淌状态,及时调整振捣位置和力度,确保斜面分层浇筑的顺利进行,使长结构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既高效又高质量地完成。

2.3.2 全面分层浇筑法

全面分层浇筑法在建筑工程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由于结构面积不大且混凝土浇筑量较小,将浇筑区域细致划分成若干分层是其核心操作。每层厚度精准控制在 300 至 500mm 之间,从最底层开启浇筑之旅。在底层混凝土的浇筑进程中,振捣环节至关重要,只有确保其密实度达标,才能为上一层的浇筑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水坝的闸室结构施工中,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法,施工人员能够对每层混凝土的状态进行密切监控。其保证浇筑质量的优势显著,因为分层的精细使得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能充分排除气泡,使内部结构更为致密,从而有力保障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然而,其施工速度方面的短板也较为突出。由于需逐层等待下层浇筑振捣完毕,耗时较长。比如一个蓄水池的施工,若采用此方法,尽管最终质量可靠,但可能会使整体工期延长数天,这就要求施工团队在时间安排上要有充分的预估与耐心,不能因赶工而忽视质量把控。

2.4 振捣工艺

振捣工艺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力振动,将混凝土中的空气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使混凝土骨料与水泥浆更紧密地结合,最终形成致密的结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1)振动过程。通过机械振动设备如振动棒、振动板或振动器,将振动能量传递给尚未凝固的混凝土,促使混凝土颗粒重新排列,使内部的空气泡和空隙被压缩排出。(2)气泡排出。振动的作用使混凝土内的气泡上升到表面并逸出,同时液态水泥浆填充骨料间的空隙。这一步骤对于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和松散区域至关重要,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度。(3)骨料再分布。通过振动,混凝土中的粗细骨料在液态环境中被重新排列和分布,减少了颗粒之间的空隙,提升了混凝土的整体密实度,振捣结束后,混凝土逐渐硬化,形成牢固的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和部门要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混凝土的配比、温度以及现场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和工程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项目施工质量。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混凝土浇筑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淑敏.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与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9):172-174.

[2]王一凡,张利彬,陈言雨,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J].建筑机械化,2024,45(10):153-156.

[3]孙振德.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