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苏中华

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清路小学河南省新乡市453000

引言: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其中,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堂互动不足、学生表达兴趣不高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探索一种贴近学生日常、激发表达欲望的教学策略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1.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明确核心概念是构建科学教学策略的前提。首先,“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情感表达和思维互动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涵盖倾听、理解、应答及非语言沟通等综合素养。其次,“生活情境”指的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或模拟环境,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习内容更具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再次,“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创设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其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以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其意义建构。交际语言教学理论(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强调语言的本质是交际工具,教学应围绕真实交际活动展开,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主张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认知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逐步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依赖教材设定的话题,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表达需求,导致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其次,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课堂上常常是少数学生主导发言,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倾听状态,缺乏真实互动与深度交流,影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发展。再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模仿”模式,缺乏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课堂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进步情况。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目标模糊,缺乏系统规划;另一方面,教师的情境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对如何将生活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缺乏清晰思路和实践经验。同时,教材内容设置有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语言发展特点,使得教学活动难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需求。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也相对薄弱,家长普遍更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导致学生在课外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亟需从教学理念、内容设计、方法创新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以构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实效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语言能力与交际素养的同步提升。

3.基于生活情境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原则与框架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旨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经验的教学环境,激发其表达兴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此,教学设计应遵循一系列科学、系统的指导原则,并构建清晰的教学框架。首先,在教学设计原则上,应坚持“贴近生活、真实可感”的理念,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素材,如校园活动、家庭交往、公共场所等,使语言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和情感共鸣。其次,要强调“主动参与、互动交流”,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课堂互动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再次,应体现“循序渐进、分层推进”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难度,确保教学活动具有连贯性和发展性。此外,还需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思维反应与合作能力,促进其全面成长。

基于上述原则,可以构建一个结构清晰、操作性强的教学框架。教学目标方面,应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综合设定,既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也重视交际策略与合作意识的培养。情境创设方式上,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辅助、实物道具、角色扮演等方式还原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则应突出任务驱动与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协作、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能力。教学资源开发方面,除了教材内容外,还应积极引入家庭、社区、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展语言学习的空间与形式。例如,开展“采访家人”“小小导购员”等生活化实践活动,使课堂延伸至现实生活之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通过这一教学框架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与实效,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教学策略的优化建议与教师支持体系构建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策略虽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并同步构建完善的教师支持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首先,在教学策略优化方面,应进一步增强生活情境的真实性与多样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贴近其日常的真实场景,如购物、问路、访客接待等,同时引入多种类型的情境形式,如模拟表演、实地体验、多媒体情境等,使学生在多元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提高交际能力。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的深度思考与表达。教师应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与情感,逐步提升其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表达水平。此外,教学评价机制也应随之优化,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反馈,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还要重视其参与态度、合作意识与交际策略的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构建系统的教师支持体系。首先,应加强教师培训,围绕“生活情境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案例分析开展专题研修,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引导技巧。其次,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校际间或区域性的教学资源库,汇集优质教案、课例视频、教学工具等,便于教师借鉴与创新。再次,鼓励教研共同体的构建,通过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最后,还应注重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设,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拓展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如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情境活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真实交际任务等,为学生营造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教学策略的不断优化与教师支持体系的系统构建,能够有效推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深入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结论

本研究围绕“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讨,通过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生活情境在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将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其语言组织能力、交际技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构建以生活情境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有助于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交流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情境创设水平以及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未来应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情境类型、拓展资源渠道,并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推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持续改进与深化。

参考文献

[1]李姗姗.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策略[J].语文世界,2024,(30):90-91.

[2]宋晓晓.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的设计策略[J].品位•经典,2024,(14):158-160.

[3]徐露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中高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24.

[4]谢艳.情境认知理论视角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

[5]于海玲.在情境中互动在生活中交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4,(07):66-67.

作者简介:苏中华,1994 年 1 月 5 日,女,汉,河南省新乡市,45300,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清路小学,本科,中小学一级,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