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祥立 魏鹏 王良锐

山东鲁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增加,水利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大、工期长、环境复杂,以及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和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长期可持续运行。良好的质量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工程风险和成本,还能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持久性,为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1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因其特殊的功能属性,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远高于一般建筑工程。从基础开挖、坝体建设到水电站安装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不仅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返工增加,更严重的会带来结构性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发生。质量控制的首要意义在于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水利工程需要长期经受风雨侵蚀、水流冲击及地质变化等自然因素的考验,如果在施工环节偷工减料、工艺不规范,将极易在后期出现裂缝、渗漏、沉降等问题。尤其是在水库、拦河坝等承压性构筑物中,一点质量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流域安全。其次,良好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一项高质量的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维护成本低、运行效率高,可以实现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社会效益。而如果施工阶段多次出现问题,不但会推迟工期,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增加了项目总成本。此外,施工质量也是行业信誉和公众信任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公众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关注度持续提高,任何一起施工质量事故都会成为舆论焦点,影响企业和政府的形象。通过严控施工质量,不仅可以有效防范风险,也有助于树立行业标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从制度建设、现场管理、技术手段和人员培训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起科学、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接下来的内容将进一步分析施工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明确改进方向。

2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 施工工艺的不规范

同样对工程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一些施工单位为赶工期或降低成本,忽视施工规范,采用简化工序或替代性工艺,直接导致工程的实际质量与设计要求不符。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操作过程中的疏忽或失误,也会进一步放大施工质量风险。

2.2 施工材料管理不善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选择优质施工材料至关重要。目前,部分施工单位在材料管理时存在很多弊端,如采购时混入劣质材料,材料保存时未能做好防潮、防晒等措施,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性能,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施工品质。同时,水闸、桥梁工程施工期间,出现严重的材料浪费行为,增加了施工成本。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

3.1 专业技术培训

工程项目参建者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作为工程管理重要环节的质量培训,应围绕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教育、规范全员质量行为,在现有人员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着力创新探索工程质量培训模式;通过引入新技术手段,改进传统质量培训模式,建立移动、可视化、与施工进度匹配、支持上级管理人员监督的工人、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等多用户共享的知识学习系统,实现高效性、便捷性和可控性。这对提升质量培训水平和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制度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措施在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质量责任以及处罚标准,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修订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而且,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细化质量控制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此外,建立质量信用制度,对水利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价,并将信用结果与市场准入、招投标等挂钩。对质量信用良好的企业在招投标中给予加分,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3 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

材料和设备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最终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把控其质量。具体要关注:1)材料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化。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为确保材料符合工程设计要求,采购环节必须实现标准化管理。应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供应商,避免因低价竞争采购到不合格材料,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制定材料的验收标准。例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抗拉强度等,均需通过现场抽样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材料运输、堆放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防止钢筋锈蚀或水泥受潮。通过标准化采购与验收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的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设备性能检测与维护管理。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采用性能稳定、技术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其与工程需求相匹配。施工前,应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测,特别是起重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等关键施工设备,必须通过严格的性能测试与安全评估后才能投入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长时间运行的机械,应加强润滑、零件更换和运行状态监控,以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避免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或安全事故。

3.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层级分明、责任明确的质量监督体系,由项目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以及现场质检员共同负责质量监督工作。监督工作涵盖施工的各个环节,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到装修工程,都应进行全程跟踪和检查。对于关键工序,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防水层施工等,制定详细的质量检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和抽查,以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规范。通过严密的质量监督与检查机制,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为项目的顺利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可以确保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减少质量缺陷和事故风险。在实际中还需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措施,建立起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通过数据驱动的反馈和学习,不断优化施工过程,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和项目成功率。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措施不仅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更是推动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任秀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6):72-74.

[2]蒋宜英.水利工程管道施工技术与质量策略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4):52-54.

[3]王旭.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及控制措施[J].模型世界,2023(8):95-97.

[4]张树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水上安全,2024(3):142-144.

[5]芮守香.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水上安全,2023(6):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