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质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化学水系统中的应用
曹莹
大唐南京发电厂 210000
1 火力发电厂化学水系统对水质的要求
锅炉是火电厂核心设备,对补给水质要求严格。补给水需极低硬度以防结垢,溶解氧须低于
以防腐蚀。高压锅炉水 pH 应保持 8.8-9.3,电导率和硅含量也需严格控制。汽轮机凝结水要求硬度趋零,电导率小于
,钠含量极低防腐蚀。溶解氧含量通常限 30μg/L 以内,避免杂质沉积叶片影响效率。循环冷却水需平衡防垢缓蚀,硬度、碱度、氯离子须合理控制。氯离子限 200mg/L 以下,同时需杀菌灭藻能力,防止微生物污垢影响冷却效果。
对于化学水系统而言,水质控制不仅需要满足各工艺环节的特定指标,更要建立全过程动态监测体系。以亚临界机组为例,其给水硬度标准应 ⩽ 1.0μmol/L ,而超临界机组则需达到 ⩽0.5μmol/L 的更高要求。在溶解氧控制方面,现代机组普遍采用热力除氧与化学除氧的联合工艺,通过维持除氧器出口溶氧 ⩽5μg/L ,并结合联氨残余量控制在 10-50μg/L 范围,形成双重防护机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硅酸盐的控制,当锅炉压力超过 15.7MPa 时,二氧化硅含量必须严格限制在 ⩽10μg/kg 。这要求预处理系统配备高精度硅表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阳床 + 混床的深度除盐保障体系。对于采用直流锅炉的先进机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出水氢电导率应稳定在 ⩽0.15μS/cm ( 25°C) ),钠离子浓度需通过在线表计控制在 ⩽1μg/L 水平。循环水系统在保持浓缩倍数 3-5 倍的同时,需通过有机膦酸盐与聚羧酸盐复配实现钙硬度 ⩽700mg/L (以 CaCO3 计)的稳定运行。针对不同水源特性,杀菌方案应动态调整:地表水系统宜采用臭氧 + 次氯酸钠的复合杀菌,地下水系统则需 强 化 硫 酸 盐 还 原 菌 的 专 项 控 制 。 近 年 来 , 各 电 厂 逐 步 推 行GB/T12145-2016 标准,对水汽中氯离子、TOC 等新兴污染物的监控要求已提升至 μg/L 量级。
2 水质处理技术在化学水系统中的应用
2.1 预处理技术
混凝沉淀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使悬浮颗粒形成絮体沉淀,该工艺在火电厂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原水中50-200NTU 的悬浮泥沙及分子量 >3000 的胶体有机物,典型水力停留时间为 30-45 分钟。过滤单元采用双层石英砂滤器拦截
颗粒物,滤速控制在 8-12m/h ;活性炭过滤器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还原作用去除余氯及分子量 <3000 的溶解性有机物,碘值 > 950mg/g 的椰壳活性炭可保障吸附周期达 2000-3000 床体积。曝气处理采用跌水曝气塔或机械通风装置,将溶解氧提升至 4⋅6mg/L ,使二价铁锰氧化生成氢氧化铁/锰沉淀。某 2×600MW 电厂应用后铁含量从 1.8mg/L 降至 < 0.05mg/L 。
pH 调节系统通过自动加药装置投加硫酸或氢氧化钠,将进水 pH 严格控制在6.5-7.5 范围,防止后续膜系统发生碳酸钙结垢或金属管道酸性腐蚀。气浮分离工艺采用溶气泵产生 30-50μm 微气泡,通过界面吸附作用去除0.5-10μm 油滴,某 F 级燃机电厂应用后循环水含油量从 15mg/L 降至<1mg/L 。超滤装置采用中空纤维膜组件, 0.01-0.1μm 的孔径可有效截留胶体硅和微生物,某沿海电厂海水预处理中浊度从 20NTU 降至 <0.1 NTU,污染密度指数(SDI)稳定 <3 。通过组合工艺处理,原水浊度从 50NTU 降至 0.5NTU,COD 从 8mg/L 降至 2mg/L ,为后续深度处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2.2 反渗透技术
在 1.5-6.0MPa 压力驱动下,原水通过具有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聚酰胺复合膜实现水盐分子分离,其中水分优先透过膜表面,而溶解性盐分、胶体及有机物等杂质被有效截留。该技术在火电厂主要应用于锅炉补给水制备(占比 85% )和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占比 15% ),典型装置包含
保安过滤器、多级离心高压泵及 6-8 英寸卷式反渗透膜组件三级单元。原水经多介质过滤、活性炭吸附等预处理工艺后,通过高压泵增压至 1.5-6.0MPa ,使约 75-98% 的水分子透过滤径 0.1-1nm 的聚酰胺复合膜,单支膜元件脱盐率 >99.5% ,系统回收率控制在 75%85% 。某 660MW 超超临界机组应用后,产水电导率可稳定降至 1μS/cm 以下,脱盐率达 97.99% ,每年减少酸碱消耗量约 300 吨。该工艺可显著降低锅炉系统结垢腐蚀风险,同时减少酸碱再生废水排放量 60%80% ,符合 GB/T50109-201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要求。
2.3 离子交换技术
通过强酸阳树脂( H+ 型)和强碱阴树脂(OH-型)与水中可溶性离子的置换反应实现深度除盐,其交换容量可达 2.0-2.5meq/mL ,机械强度 > 95% 。在火电厂锅炉水处理系统中,阳离子交换床采用 001×7 型树脂,可有效去除钙、镁等致硬离子,交换流速控制在 20-30m/h ,出水硬度降至0.03mmol/L 以下;阴离子交换床采用 201×7 型树脂,针对性去除硫酸根、氯离子等阴离子,调节出水 pH 至 8.5-9.2 理想范围。循环冷却水处理采用钠离子交换器进行软化时,再生周期按 1500-2000 床体积设计,总溶解固体可控制在 500mg/L 以内。对于 1000MW 超临界机组,采用阳床-阴床-混床的三级串联工艺,混床内装填 1:1 体积比的阴阳树脂,出水二氧化硅含量低于 20μg/L ,电导率 ⩽0.2μS/cm ,满足 DL/T5068-2014 电厂化学设计规范要求。失效树脂通过 5% 盐酸和 4% 氢氧化钠溶液阶梯再生,再生流速 4-6m/h ,恢复交换容量达 95% 以上,再生废水经中和处理后 pH 达标排放。
2.4 杀菌消毒技术
氯气消毒作为火电厂循环水系统主流工艺,通过
HOCl+HCl 反应生成次氯酸,其氧化电势达 1.49V,可穿透微生物细胞壁破坏酶系统。在开式循环系统中,采用冲击式加氯法维持余氯 0.5-1.0mg/L ,每日投加 2-3 次,每次持续 1-2 小时,对异养菌的杀菌效率可达 99.9% 。二氧化氯消毒作为新型替代技术,其氧化能力是氯气的 2.6 倍,在 pH6-10 范围内保持稳定杀菌效果,典型投加量为 0.5-2.0mg/L ,CT 值(浓度 × 接触时间)仅需 15mg⋅min/L 即可灭活军团菌。二氧化氯发生器通过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反应现场制备,产气效率>95% ,配合
保安过滤器,可将微生物总数控制在 100CFU/mL 以内。近年臭氧消毒技术逐步应用,其强氧化性( ORP2.07V )可分解生物膜,在冷却塔中采用 0.1-0.3mg/L 臭氧持续投加,接触时间 4-6 分钟,配合在线ORP 监测仪(测量范围- .2000mV~+2000mV ),实现微生物动态控制,菌落总数 ⩽1×103CFU/mL ,符合 GB50050-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要求。
3 结束语
水质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化学水系统中的应用是保障电厂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应用预处理、反渗透、离子交换、杀菌消毒等多种水质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化学水系统不同用水环节对水质的严格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原水水质波动大、处理设备运行成本高、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等挑战。通过建立原水水质监测系统、优化处理工艺、加强污染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水质处理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化学水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质处理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火力发电厂化学水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助力火力发电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国,戚江平.热电厂循环水系统水处理技术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09):41-43.
[2]王莹.浅谈火力发电厂化水除盐处理技术的优化[J].广州化工,2022,50(05):130-131+140.
[3]陈林,刘东征,陈永祥.火力发电厂水处理及水质控制[J].化工管理,2018,(20):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