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杨惠予
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00
引言
高等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而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纽带,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程。工程经济学作为工技与经管领域的关键学科,既要传授经济分析技巧,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责任感。但在工程经济学思政教学中,评价机制存在不足,常偏重知识考核,缺乏对育人效果的全面评估;评价主体单一,未充分考虑学生及行业专家等多方面意见;评价范围局限于课堂,未能涵盖教学全周期。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全面参与、全周期覆盖和全方位渗透,为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提供了方向。因此,结合工程经济学特点,采用‘三全育人’理念,建立一个全面的教学评价系统,对增强工程经济学思政教育成效和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工程人才至关重要。
一、基于 “三全育人” 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论基础
(一)“三全育人” 理念的核心内涵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三个维度的协调一致。全员育人主张拓宽育人参与者的范围,超越以往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纳入学生、管理者、行业专家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活动的连贯性,主张将思政教育融入从预习到实践、从教学到评价的整个教学流程,确保育人不间断;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资源的多样性,提倡融合课堂、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等多种教育途径,构建立体的育人体系。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育人的综合生态。
(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成效和改进教学流程的关键工具,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首先,评价体系应与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紧密相连,引导教学活动向知识和价值观同步提升的方向发展。其次,评价应涵盖教学的所有要素和阶段,防止出现评价的碎片化和片面性。再次,评价应不仅关注即时的教学成果,还要促进师生长期成长和激励,推动教学质量不断进步。最后,评价标准要具体明确,评价方法要简便可行,以确保评价流程的顺利执行。在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中,评价应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强的特性,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评价的有效结合。
二、基于“三全育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一)评价目标定位
构建的“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旨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涵盖了以下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在价值塑造方面,通过评价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国家情怀、社会责任感及工程伦理观念的培养,塑造正确的工程观念;其次,在能力提升方面,鼓励教学过程结合工程经济分析技能、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素质,增强学生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教学改进方面,通过评价结果促进教师改进思政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教学、评价和改进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
(二)评价维度设计
评价体系应与“三全育人”理念紧密结合,形成“三维联动”的评价结构。全面维度关注育人各主体的协作效果,主要评估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等在课程思政中的参与和贡献。具体来看,教师评价关注其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引领价值的能力;学生评价则强调其学习积极性、思政知识的吸收和实践参与;行业专家评价则着重于课程思政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全程维度则涵盖整个教学周期,评价延伸至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评价关注教学准备,如思政目标的合理性和资源融入的充分性;课中评价关注教学执行,包括课堂思政互动和案例教学的价值引领;课后评价则侧重于教学效果的延续,涉及学生的实践表现和伦理判断能力。
(三)评价指标细化
在评价维度基础上,需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以增强操作性。全员维度下设置教师思政培训参与率、课程思政教案质量、学生课堂思政互动次数、行业专家思政建议采纳率等指标;全过程维度下设置课前思政预习任务完成率、课中思政案例讨论深度、课后思政实践报告质量等指标;全方位维度下设置课程思政内容课时占比、工程伦理案例教学覆盖率、学生职业素养自评得分等指标。各指标需明确权重分配,其中价值引领类指标权重应适当提高,突出思政育人的核心地位。
三、基于 “三全育人” 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实施路径
(一)强化组织保障
构建校院两级联动的评价组织体系,学校层面成立课程思政评价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统筹协调;院系层面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同时,将课程思政评价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各主体职责,形成 “学校引导、院系主导、教研室落实” 的工作机制,为评价体系实施提供组织支撑。
(二)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评价结果分析会,及时将评价意见反馈给教师,指导其针对性改进教学;构建激励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对课程思政评价的资源投入,包括经费支持、师资培训、平台建设等,确保评价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优化技术支撑
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我们搭建了一个数字化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化收集、即时分析并直观展示评价数据。该平台能够记录学生的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实践活动等各个阶段的数据,为全面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同时,我们开发了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的量化工具,以此提升评价的效率和精确度。此外,我们还设立了评价资源共享库,其中包含了高质量的评价案例和指标体系模板等,旨在为评价活动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语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建立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贯彻和提升课程育人效果的关键。本文明确了评价的目标,设计了评价的维度,细化了评价指标,并创新了评价方法,形成了一个涵盖全体人员、贯穿教学全程、深入教学各层面的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包括组织保障、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在内的实施策略。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解决当前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评价的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尽管如此,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有待在实际应用中验证。未来,可通过实证研究不断调整指标权重和改进评价方法,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以促进德才兼备的工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 张晓辉, 陈婷婷. 基于三全育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 (10): 23-26.
2. 刘强, 赵婷婷, 刘彦君. “三全育人”视域下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 高教学刊, 2023, (6): 1-4.
3. 陈丽华, 刘永红, 王永利. 基于三全育人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 (12):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