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地理作业优化策略探讨
陈耀立
广东省雷州市第八中学 524232
引言
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教育目标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人为本”。学生的基本素养应由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等维度构成,基于此,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作业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现状
(一)形式和内容单一
由于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地理课堂中有诸多知识需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往往依据试题和手头习题布置地理作业,期望学生借此真正理解教科书上的知识。然而,部分习题难度较大,一些学生难以解答。
(二)缺乏趣味性
家庭作业得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愿,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但现在我国高中地理家庭作业大概有这些问题:和考试题目差不多,趣味性不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大部分作业都有标准答案,学生没办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要是作业变得枯燥乏味,就没法促进学习效率了。
(三)作业总量大
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牢、考试成绩更好,老师经常用“题海战术”,布置好多地理作业。而且这些作业没系统归类筛选,导致地理知识点反复考,加重了学生负担。高中时,学生自控力比较弱,太多地理作业可能让他们产生逆反情绪,最后就应付学习、互相抄作业甚至不写作业,作业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了。
二、高中地理作业优化策略探讨
(一)搜集资料,充实教学素材
运用有容的思想实施共享式教育,首先要依据教材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搜集教学资料。这样的搜集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能借助学生的力量充实课堂素材,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有容课堂的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湖南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5 章第2 节《土壤的形成》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成土的基本规律,教师可布置相关作业,促使学生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责任,组织学生共同搜集知识,充实教学材料。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主题:“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土壤的形成?”此时,学生可在课下进行资料收集,部分学生了解到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到学生已掌握相关情况后,接着提问:“这些因素对土壤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请你们找一些形象的资料用于课堂分享。”这时,学生可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有的学生了解到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便从网络上找来相关视频;有的学生知晓温度、降雨等因素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于是找到了土壤有机物分解的方程式,并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收集成果;还有的学生了解到生物能加速土壤的形成,便自行在网络上搜索了植物生长与土壤发育的动画演示视频。
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顺利引出地理课堂的学习内容。地理资料的搜集能帮助学生在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以自己探索出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激励与反馈,能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而其他同学搜集的多元信息能让学生透过各种地理素材深入理解教材核心内容,进而提高有容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不同,地理课程的学习既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枯燥,也并非单纯依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接感知和了解。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内容以图片形式呈现,对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因此,在布置地理作业时,应更注重趣味性,体现地理学的特点。
就拿“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来说,很多知识学生挺陌生,掌握的也零散。这节教学目标是帮学生整理这些知识,让他们掌握运用,增强资源保护意识。教学中,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认识就更深。因此,教师们在课堂上布置了有趣的作业,要求同学们扮演“水资源医生”。依据全国各河流的地理位置,制订全国水资源规划,提出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进行对比。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仔细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执行教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精简作业量,改善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下,减负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办法。老师得结合学生情况和课程特点,合理布置课外作业,免得作业太多给学生造成负担。而且,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选些典型又有启发的题目,让学生能在作业里学到必要知识。比如说,在教“地球的宇宙环境”这章时,老师可以布置些作业,像关于天体系统、太阳系、地球这些方面的。让学生通过读课本、查资料、看星空等办法完成。这样一来,大概既能帮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地理作业时,教师要以学生和教科书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在“太阳对地球的作用”这一节教学中,可从三个基本目标出发设置作业:其一,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其二,通过展示一幅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不同学生,可将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做题,另一类是选做题。对于学有余力且感兴趣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太阳对地球作用的资料,并撰写报告。有针对性的地理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又能减轻部分学生的学业负担,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使他们勇于探索未知。
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作业的老师们应该重视设计地理作业的方式。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注重创新性,让作业既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能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使高中地理作业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爱上地理学科,从而更好地提升高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远东.刍议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之策略[J].小品文选刊:下, 2015(8):2.
[2]王泽坤.刍议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碳中和"理念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 2024(4):1-3.
[3]胡茂.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业设计[J].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版,2021, 000(002):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