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时代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策略探究
尹书雅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双碳” 目标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开启绿色转型之路。
1、电子商务配送现状及碳排放问题
1.1 配送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业务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 1700 亿件,配送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配送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行驶里程不断延长,直接导致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上升。
1.2 运输环节碳排放高
当前,电子商务配送主要依赖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中的车辆大多以燃油为动力。据相关研究,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 10% ,其中公路运输在交通全行业碳排放中的占比更是高达 80% 以上。配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同时,由于配送路线规划不合理、车辆空载率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浪费和碳排放。例如,部分快递企业为追求配送速度,未对订单进行合理整合,导致车辆多次往返,增加了不必要的行驶里程。
1.3 仓储环节能耗大
仓储是电子商务配送的重要节点,仓储设施的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仓库的照明、通风、温控等系统全天运行,消耗大量电力。而且,部分仓储设施建设年代较早,设备老化,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例如,一些传统仓库采用普通照明灯具,相比节能灯具,能耗更高。此外,仓储布局不合理,货物存储混乱,也会导致货物搬运距离增加,叉车等搬运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4 包装环节污染严重
电子商务配送过程中,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巨大。为了保护商品,商家往往采用多层包装,且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在废弃后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大量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其在焚烧或填埋过程中也会产生温室气体,间接增加了碳排放。
2、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策略
2.1 技术创新推动低碳配送
2.1.1 新能源车辆应用
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在电子商务配送中的应用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举措。京东物流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布局使用约两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少约 4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 2 千万棵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从干线物流货车到终端的快递车,新能源车队覆盖了多种业务场景。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加大对新能源车辆的采购和使用力度,政府也应出台相关补贴政策,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同时,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新能源车辆续航里程焦虑问题,为新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2.1.2 智能物流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物流技术,优化配送路线、提高仓储管理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订单进行整合,根据货物重量、体积、配送地址等信息,规划最优配送路线,减少车辆行驶里程。京东物流的智能包装推荐系统 “精卫”,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优化箱型,根据内装物品的尺寸体积匹配最合适的纸箱型号,可实现空箱率降低 15% 以上。在仓储管理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仓库设备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根据货物存储情况自动调整照明、通风、温控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1.3 绿色包装技术研发
研发和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采用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例如,哈尔滨对外经济贸易集团的集团海外仓采用可降解玉米淀粉包装材料,将每件商品的包装碳足迹降低 70% 。企业应加大在绿色包装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同时,建立包装回收体系,对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包装环节的碳排放。
2.2 管理优化助力低碳配送
2.2.1 优化配送网络布局
合理规划配送中心和仓库的位置,减少货物运输距离。根据不同地区的订单量和消费需求,科学布局配送网络,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业务量较大的城市,可以设置多个配送站点,缩短配送半径,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加强区域间的物流协同,整合资源,实现共同配送,降低车辆空载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2.2 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
电子商务涉及供应商、生产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多个环节,加强供应链协同管理至关重要。供应链各环节应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协同运作。例如,供应商和生产商可以根据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减少库存积压和不必要的运输。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应紧密合作,优化配送计划,提高配送效率。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
2.2.3 建立碳管理体系
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对配送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监测、核算和管理。通过建立碳排放数据库,收集和分析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找出碳排放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同时,将碳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低碳配送工作。
2.3 政策支持引导低碳配送
2.3.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行业碳排放标准和减排目标,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例如,出台针对物流企业的碳排放限额标准,对超标企业征收碳税。同时,制定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引导行业朝着低碳方向发展。
2.3.2 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为鼓励企业采用低碳配送技术和设备,政府应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采购新能源车辆、建设绿色仓储设施、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对开展低碳配送业务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2.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优化道路布局,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此外,政府还可以建设公共物流配送中心,为企业提供集中配送服务,促进资源共享,减少碳排放。
2.4 消费者引导促进低碳配送
2.4.1 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电商平台可以在网站、APP 等渠道发布低碳环保知识和宣传视频,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配送服务。同时,开展环保公益活动,鼓励消费者参与,增强消费者的环保责任感。
2.4.2 鼓励消费者参与低碳行动
电商平台可以推出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参与低碳行动。例如,为选择绿色包装、自提货物的消费者提供积分、优惠券等奖励。通过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推动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的发展。
总结:在“双碳”时代,电子商务低碳配送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支持以及消费者引导等多方面的策略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电子商务配送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虽然目前电子商务低碳配送还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本高、政策不完善等,但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的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周溪."双碳"背景下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水运, 2023(8):77-78.
[2]南博."双碳"背景下电子商务低碳配送的优势及措施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