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管理
常晓丹
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465400
前言
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把健康教育和身体健康两部分结合起来。在国内,大部分的高中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的,将文化课程放在了课程教学的主要位置上,对体育课程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将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出发,探讨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管理,旨在让广大高中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身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注重体育与健康的教学。
一、了解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当前,高中生对体育课的态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觉得体育课不重要,在体育课上采取了被动的态度,没有主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对体育课的关注比文化课要少得多,把学好文化课作为高考的第一要务。另外一类是非常注重体育教学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并且参加了由体育老师举办的各种活动,效果明显优于文化课。这两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关注程度差别很大,说明他们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认识上的偏差,这与学生自身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在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前,老师要摸清学生的特征,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体育课上,高中生必须要进行跑步,许多学生都对跑步感到厌倦,觉得跑步毫无意义,非常无趣,更有一些学生一听说老师要去跑步,就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拒绝、回避。根据这一现状,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不愿奔跑的同学并非排斥一切体育运动,相比于奔跑,他们更喜欢篮球、羽毛球等活动,所以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喜爱的体育运动,既能增加他们的运动量,又能在运动中减轻和减轻他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感,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协作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分层分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都是由老师来指导,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仔细地看着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注意他们在课堂上的情感变化,针对他们的情感变化,寻找出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播体操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在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时,必须要由老师亲自示范,让学生通过观摩老师的动作来掌握动作的要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把体操的有关规范告诉学生,并对每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掌握体操动作。对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老师要将这些动作慢慢地分解,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此外,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同学们相互督促练习,相互激励,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们学的更快更好,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主动的指导,以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重视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反思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高中时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进行分析,把这些需要融入到体育教育的目的当中,用一种适合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完成之后,老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的方法,了解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在每次上课临近尾声的时候,用最后五分钟,请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写在一张纸条上,老师会将学生所写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做好详细的记载,并将问题和意见分门别类,让同学们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更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长期的反馈和修正,让反思式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推动高中的体育与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控制,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其他课程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心理健康的管理,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并开展一些健康、好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开朗的心态,从而推动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班黎黎.浅析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7):61-63.
[2]李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管理[J].新课程导学,2020(2):53-54.
[3]孙志兴.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管理分析[J].名师在线,2019(35):65-66.
[4]白文蓉.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中心理健康课时的目标设定[J].考试周刊,2010(34):155-156.
[5]王华.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6):68-69.
[6]唐华锋.初中体育健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 (12):106-106.
[7]高徐,张龙,田江.新时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3(8):94-95.
[8]徐勇征.浅谈如何通过高中体育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3):151-152.